當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浪潮奔涌而至,中原大地奏響了一曲產業崛起的磅礴樂章。在鄭州航空港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上,比亞迪與城市的深度交融,不僅創造了項目建設的 “河南速度”,更書寫了產業集群發展的輝煌篇章,成為河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生動縮影。
簽約即奔跑 政策賦能點燃發展引擎
2021年9月,一紙合約,承載著期待與夢想,在鄭州航空港與比亞迪之間架起了橋梁。鄭州航空港多部門聯動、并聯審批,讓每一個環節都高效有序。簽約后僅37天,比亞迪項目破土動工。這37天,是政策與效率的完美交融,鄭州航空港的“保姆式”服務,創造了重大項目落地的行業奇跡,也讓比亞迪感受到了鄭州航空港的誠意與效率。
建設即攻堅 迎難而上締造“河南速度”
項目建設的征程,是一場與時間賽跑、與困難較量的硬仗。
面對施工場地局促的難題,航空港區管委會主動作為,協調周邊企業和單位,通過土地置換等方式,為項目拓展空間。同時,邀請專業團隊對施工場地進行科學規劃,采用立體施工、錯峰作業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空間利用率。在交通疏導方面,交通管理部門與比亞迪共同制定詳細方案,增設臨時交通標識,優化周邊道路通行規則,確保施工車輛與社會車輛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資金保障是項目建設的關鍵。鄭州航空港設立100億元供應鏈金融基金,推出“訂單貸”“設備租賃”等20種融資產品,并發行5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業專項債券,為項目提供了充足的“糧草”。此外,還積極牽線搭橋,幫助比亞迪與金融機構對接,爭取更多優惠政策和貸款支持。
在17個月的建設周期里,數千名建設者日夜奮戰,用汗水和智慧澆筑每一寸土地。2023年2月,一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緩緩駛下生產線,標志著這座現代化工廠正式投產。這里,平均30秒下線一個動力電池電芯,不到一分鐘下線一輛整車,“河南速度”震驚業界。
投產即飛躍 產業集聚激活發展動能
自投產以來,鄭州比亞迪猶如一顆強勁的引擎,推動著區域經濟高速發展。2024年,鄭州工廠生產新能源汽車54.5萬輛,同比增長169.8%,占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的87%;總產值突破862.8億元,帶動鄭州航空港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161.7%。亮眼的數據,不僅是企業實力的體現,更是產業集聚效應的生動寫照。
以比亞迪為“鏈主”,鄭州航空港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進行全鏈條布局。規劃31.4平方公里的鄭州航空港汽車城,按照“一城三中心”的發展格局,全力打造百萬輛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綜合服務中心、核心零部件智造中心和國內重要的新能源汽車出口集散中心。目前,已落地弗迪電池、法國埃頓等40家企業,涵蓋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及智能網聯等領域,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在物流保障方面,50平方公里的鄭州國際陸港正在崛起。30萬平方米倉儲和50萬平方米新能源汽車專業服務場站已投入使用,可實現100萬輛新能源汽車零配件儲存。未來,整車通過陸港15天即可直達歐洲,物流成本較沿海地區降低30%,出口歐洲的集裝箱運費節省20%。這種高效的物流體系,為比亞迪產品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5年,鄭州航空港與27家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簽約,總投資75.24億元,進一步完善了產業生態。
展望即新篇 攜手同行共繪宏偉藍圖
站在新的起點,鄭州航空港與比亞迪的合作前景更加廣闊。2025年,汽車城建設按下“快進鍵”:13條市政道路、4條重點道路即將竣工,5條新道路啟動建設;浮清河、南康溝河、青州明渠3條水系工程和第四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快推進;汽車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端住宅、藍領公寓等配套設施也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鄭州航空港正以“樞紐+技術+場景”為核心競爭力,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最佳生態系統”。未來,這里將錨定百萬輛全球新能源汽車城和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目標,比亞迪與鄭州航空港的故事,將繼續書寫下去,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奮勇前行。
本報記者 劉凌智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