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最高檢召開主題為“打擊整治養老詐騙 檢察藍守護夕陽紅”的新聞發布會。
老年人請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防詐騙做到這四點
最高檢第四檢察廳廳長張曉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老年人應從以下四點防范涉老騙局:
一是增強自身反詐意識。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老年人要注意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了解識別各種新騙術,還要在領雞蛋、領大米、免費旅游等各種誘惑前保持足夠“定力”,不要貪圖蠅頭小利、因小失大。
二是保護好個人信息。利用老年人的金融、醫療、家庭成員等各種個人信息實施精準詐騙的案件越來越多,老年人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個人信息,非必要不輕易提供。
三是注重家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老年人投資理財、尋醫問藥時要及時與子女溝通,為人子女的更要關愛家中老人,勤聯系、多關注、善提醒。兒女關心多一點,父母就離詐騙遠一點。
四是保持對朋友圈、聯絡群中推銷信息的警惕性。老年人要注意辨識朋友圈內的推銷信息的可靠性,不要盲目聽信,發現詐騙疑點的要相互提醒,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或舉報,防患于未然。
區塊鏈元宇宙等新科技概念成為養老詐騙的幌子
最高檢第四檢察廳廳長張曉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從檢察辦案情況來看,養老詐騙犯罪手法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投資理財型。“區塊鏈”“元宇宙”等新科技概念、“一帶一路”“鄉村振興”等國家政策,“以房養老”“候鳥式養老”等養老概念都成為養老詐騙的幌子。常見的養老產業投資、收藏品投資、“以房養老”等都屬于此種類型。二是健康養生型。所謂的“神醫”“神藥”不僅治不了病,還詐騙養老錢,甚至耽誤正規治療,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三是精神娛樂型。有的利用獨居老年人的情感缺失設置感情騙局、親情騙局;有的則利用老年人熱衷的廣場舞、旅游等休閑娛樂活動設置騙局。
養老詐騙案件追贓挽損仍面臨困難
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曹紅虹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養老詐騙案件追贓挽損目前面臨的主要難點包括:一是絕大部分犯罪分子將犯罪所得用于個人揮霍、不負責任的投資經營或者違法犯罪活動,案發時資金鏈已經斷裂,贓款贓物客觀上無從追繳。二是犯罪人員通過“地下錢莊”“非法第四方支付”等非法渠道掩飾、轉移贓款甚至跨境洗錢,導致追贓挽損工作十分困難。三是部分尚處于經營中的項目以及易毀損、易貶值涉案款物處置變現難度大。其中,涉案金額特別巨大的案件,追贓挽損的難度更大。
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的關鍵仍是預防
最高檢檢委會專職委員張志杰在發布會上介紹,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的關鍵仍然是預防。專項行動中,各地檢察機關始終把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深入開展反詐宣傳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與打擊整治工作同步推進、同頻共振。中央主流媒體、省級重點媒體刊發報道檢察機關專項行動稿件5150余篇,全國四級檢察媒體源發稿件19800余篇。其中,最高檢微信公號、客戶端設置專欄發布稿件296條,總閱讀量2147.6萬余次;最高檢微博話題“全國檢察機關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累計閱讀量7900余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