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善暖管城。近日,管城回族區慈善總會與全區141個村社集中簽訂社區慈善基金協議,實現社區慈善基金全覆蓋,標志著全區慈善資源與社區治理進入深度融合階段,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注入新動力。

近年來,管城回族區慈善總會持續推進“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與社區慈善基金雙軌并行,逐步構建起“線上籌款+線下落地”的慈善服務機制,涌現出一批先進社區與優秀項目。在簽約儀式現場,四名社區代表分別從為老服務、樓院治理、社群聯動、女性賦能等維度,分享了慈善資源融入社區治理的典型經驗:北下街街道北順城社區聚焦養老難題,開設關愛老人“社區食堂”,緩解老年人就餐難題;城東路街道鄭汴路社區圍繞樓院治理,推動“同心共建美好家園”,實現無主管樓院微更新;隴海馬路街道新鄭路社區探索“社區合伙人”機制,激活居民參與共治新動能;城東路街道裕鴻樓宇社區關注女性成長,建設“女也可以”關愛女性驛站,打造女性成長支持平臺。
區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對新簽約的社區慈善基金提出三點“新期待”——以“基金”為支點,撬動更多社會資源,讓慈善成為基層治理的“黏合劑”;以“項目”為載體,精準回應民生需求,讓專業服務成為慈善發展的“加速器”;以“治理”為目標,探索“慈善+社區經濟”“慈善+志愿服務”等融合模式,讓創新成為慈善破圈的“金鑰匙”。

最后,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充分肯定了“幸福家園”工程與社區慈善基金協同發力、融合共進的創新實踐,并對新一屆社區干部提出三點要求:要深化認識、主動擔當,將慈善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要完善機制、規范運行,確保善款在陽光下使用;要廣泛動員、凝聚合力,營造“人人可慈善、處處有愛心”的社區氛圍。
隨著社區慈善基金的全域覆蓋與優秀項目的持續落地,管城回族區慈善總會正積極探索“慈善+治理”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從解決民生痛點到激發社區活力,從整合社會資源到創新服務機制,基層慈善實踐正逐步成為社區治理體系中溫暖而堅實的力量。
記者 陶然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