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陽西下,翠綠的蝶湖水面倒映著“戒指橋”的溫潤輪廓,環湖跑道上年輕人身姿矯健地揮灑汗水,中建七局大廈商業街里飄來的咖啡香氣……這片曾經的城市邊緣區,總面積16.77平方公里的鄭州經開區濱河新城,如今生態廊道蜿蜒,水系碧波蕩漾,地鐵與主干道交織成網,優質學校、三甲醫院拔地而起,科技型企業總部紛紛落戶,已快速成長為鄭州產城融合發展“宜居、宜業、宜樂”的示范新區。
生態筑基 交通織網
筑城市發展雙引擎
清晨的蝶湖公園,晨跑的年輕人、散步的老者、嬉戲的孩童,在這片生態畫卷中開啟新的一天。
“每天清晨來這里跑步已成為習慣。”住在濱河國際新城中央生活區的居民劉女士說,1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黃土,現在已成為城市“綠肺”。
作為河南省首個政府與央企合作探索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試點項目,濱河國際新城是鄭州經開區管委會與中建七局立足國際視野打造的國際化、智慧化新城。自2012年正式實施以來,已建成7100畝公共綠地、1500畝公共水域,區域內蝶湖公園、經開濱河公園、高鐵公園、城市公園、濱河游園等多個城市公園全面開放。
如今的濱河國際新城,坐擁曹古寺水庫、潮河河道等城市水系,構建的西部山水生態片區、中央濱水景觀休閑軸、高鐵活力生態廊的生態骨架,讓這片土地成為鄭州的“綠色會客廳”。
近年來,隨著鄭州經開區濱河國際新城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公共交通的需求也隨之增長。
鄭州地鐵3號線二期開通運營,全線通車里程達到31.813公里,北起省體育中心站,南至濱河新城南站;南曹站恢復運營,是鄭機城際由北向南的第一個城際站,也是連接航空港區與鄭州主城區的重要樞紐,成為推動城際鐵路與地鐵3號線聯動,打通鄭州西北到東南再到航空港區的經濟大動脈……目前,這里城軌、地鐵、公交、快速路網、慢速路網實現全覆蓋,為新城居民出行架起更加便捷、低碳的橋梁。
宜居配套 青年友好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周五下午的蝶湖小學門口,來接孩子的家長絡繹不絕。濱河國際新城共規劃建設18所中小學,目前,鄭州外國語中學、經開二中、蝶湖小學等多所優質學校均已投入使用。“選擇定居這里,看重的就是教育資源均衡。”從外地遷居至此的李先生表示,“濱河新城的教育規劃,讓我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信心。”
醫療資源同樣在加速布局。心血管專科床位將達到1100張的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濱河院區已全面開診,已構建全鏈條、全覆蓋、全兜底新格局,為周邊居民健康保駕護航。商業配套方面,新城創新搭建“3+X”商業體系,已建成康橋鄰里中心等多個便民服務設施,滿足居民從日常消費到休閑娛樂的多層次需求。
周五傍晚,濱河國際中心一家餐飲店,來自周口的大學畢業生李明和同事在這里小聚:“鄭州的人才政策很給力,我享受了7天免費住宿,很快就在濱河新城找到了工作。”就職于一家跨境電商企業的他,正是濱河新城青年友好政策的受益者。
近年來,鄭州經開區堅定“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錨定“4+2+N”產業發展戰略,依托“鄭聚英才計劃”,迭代更新“鄭州經開人才計劃”,大力實施10類人才引育行動,創新數字賦能“政策找人”機制。通過一系列務實工作舉措,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條“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的發展新路徑。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據了解,自2021年以來,鄭州經開區新引進培育領軍人才、技能工匠、優秀青年等人才10萬余人,市高層次人才、產業骨干人才入選人數連續四年位居全市第一,累計建成博士后科研平臺數量保持全市前列。在創新和人才的引領下,中鐵裝備、鄭煤機等14家企業產值破百億元,助力鄭州經開區以占鄭州市約2%的面積,創造了全市近10%的GDP、27.2%的規上工業增加值。
產業升級 科技創新
從制造園區到科創高地
在濱河國際新城核心區,百強企業總部港規劃格外引人注目。按照“國際標準、高點定位、美觀集聚”的設計理念,以及“統一設計、統一招商”的原則進行開發建設。
“我們聚焦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上市公司等優質企業,高標準引入18家總部企業,為鄭州經開區引入大批高質量總部型企業。用最‘優’的環境服務最‘牛’的總部。”濱河國際新城項目負責人王沿岑向記者介紹。
也正是得益于項目的發展,2016年,王沿岑和愛人參加“美麗鄭州·牽手幸福”青年集體婚禮,在同事與新城的見證下,許下一生承諾。
王沿岑介紹,這里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園正如火如荼建設中。這個集“科研生產+公共服務平臺+生活商務配套”為一體的高端復合生態產業社區,將著力打造千億級先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此外,濱河新城北部,經開區科技創新園以“高科技、高成長、高效益”為目標,運用“互聯網、物聯網、5G、大數據”等技術,搭建數智園區平臺,布局新興科技產業的辦公、研發、創新、孵化功能,將成為經開區科技創新標志性園區。
不遠處的“全球匯”總部基地港,10萬平方米的電商直播基地燈火通明。
“家人們,這款河南燴面配料豐富、味道正宗……”90后主播“小唐”在鏡頭前熱情推介。目前,鄭州經開區已集聚200家電商企業、50家MCN機構和供應鏈企業,從業人員達2萬人。
高質發展 未來可期
打造產城融合宜居新典范
這里不僅是一個產業集聚區,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新中心,一個展現鄭州現代化形象的重要窗口。中建(鄭州)城市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王恒寶向記者介紹,按照規劃,濱河新城將形成“北有科技創新園、中有總部經濟港、南有生物醫藥園”的產業布局,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鏈。經過10余年的開發建設,項目已累計投資145億元。
“我們不僅要建一座新城,更要探索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模式。”鄭州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濱河國際新城建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所有規劃都圍繞提升居民幸福感展開,未來將不斷推進濱河國際新城現代城區建設,優化蝶湖公園生態,完善七院濱河院區、經開外國語學校等配套,推進高途智慧型科教綜合體、濱河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建設,提升片區文化氛圍和城市功能。
從昔日小村落到今日現代化新城,讓生活更加美好,讓城市更具吸引力與競爭力,打造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新城面貌與治理水平,濱河國際新城的蛻變軌跡,勾勒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這條路,不僅改變了城市面貌,更重塑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僅升級了產業結構,更再造了城市發展邏輯。這座新城的故事還在繼續書寫……
本報記者 王譯博 董茜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