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長安的一家客棧。井欄邊,詩人又斟滿了一杯酒,一些淡淡的醇香,飄散在院落周圍。而月光是一場秋天的大雨,從天而降,覆蓋了孤獨和離愁。一只停在屋檐上的鳥,叫了一聲,就不知去向。這個夜晚,萬籟歸于寂靜,相思泛起了波瀾。
壺空了,燭暗了。醉眼迷離中,那些清冷的光華,是季節灑下的霜雪,還是一頭已然發白的銀絲?時間是一河無法挽留的流水,一轉身,又是一個深秋。詩人恍恍惚惚地扶著井床,面向老家的方向,輕嘆了一聲。
抬起頭,一輪古月懸在明凈的空中,仿佛帶著一臉笑容。那是母親慈愛的目光嗎?在千里之外,給一位遠走他鄉的游子捎來了溫暖和柔情。望著望著,詩人不禁淚濕衣襟。
低頭拭淚的剎那,一些記憶中的情節變得愈發清晰:躬耕勞作的父親,灶前忙活的母親,嬉鬧的童年,憂傷的初戀,以及一去不返的年華……遙遠的故鄉啊,今夜,思念點亮了月光下的鄉愁!
月│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楓橋夜泊》
夜更靜了。那枚掛在樹椏上的月牙,被一陣清冷的風吹落。漫天的寒霜是一場月光拋下的雨,灑滿了蒙蒙的江面。船篷上,有一層淺淺的白,仿佛一張空無一字的紙。一只迷失的烏鴉在黑暗中顫抖著嘶喊了一聲,誰能聽懂它孤獨的呼喚?
幾盞朦朧的漁火,像天空遺落的星星,寂寞地泊在對岸。那首江南的漁歌,早已收進了漁網,不再唱響。只有一樹紅紅的楓葉,隱隱地映在江邊,等待早起的陽光點燃。倚舷而望的詩人,手抓一杯異鄉的酒,在浸肌砭骨的寒氣中,任一飲而下的憂愁,覆蓋了紅塵往事。深秋是一個無法愈合的傷口,總讓相思疼痛。
姑蘇城外,沉默如禪的寒山寺,深藏著遠離喧囂的慈悲。塵世間的風風雨雨,在這里不過是一炷小小的香,慢慢被時光焚為齏粉。我們只是生命中匆匆而逝的過客,就像河流里游走的魚,永遠無法逃出歲月的水域。
這時,夜半的鐘聲響了,闃靜的黑夜蕩成了一圈一圈的水波。楓橋碼頭,又一艘趁夜而來的客船,靠在了岸邊。人來人去中,你會聽到一句漂泊的鄉音嗎?
月│蘆花
夾岸復連沙,枝枝搖浪花。
月明渾似雪,無處認漁家。
——雍裕之《蘆花》
現在,天空在河中扔下了秋天的白云,大地在兩岸鋪上了純潔的宣紙。夾岸連沙的蘆葦,如一排排纖瘦的筆桿,插在水中,等待一只小鳥,來抒寫季節的頌歌。那對飛翔的翅膀是夕陽下最生動的詞語,點綴在黃昏的入口,叫醒了所有寂靜。
從遠方趕來的風,不再靦腆,親熱地抱著一枝又一枝窈窈窕窕的葦草,竊竊私語。這群樸素的鄉村女子,經不住風的撩撥,扭動著婀娜多姿的腰肢,把起起伏伏的的心跳,搖蕩成大海一樣的波浪,一層接一層,風情萬種。
這時候,黑夜提著月亮的燈盞,悄悄掛上了天空。蒼穹下,月光是一場寥寂的大雪,紛紛揚揚,覆蓋了黑暗和時光。滿地蘆花,懷擁月色的影子,沉睡在潔白的夢里,輕念著風的諾言。一場雪和另一場雪,越過冬天,在一個秋夜相逢。
江面上,茫茫的葦蕩收藏了飄渺的漁歌。晚歸的漁翁,輕搖棹影,隱沒在蓬蕽深處。今夜,他會憩在哪一處淺岸,手握蘆花和月光入眠?
月│秋夜喜遇王處士
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
遠處,炊煙又升起來了。四處飄散的飯香中,村頭村尾搖響了黃昏的牧鈴。
屋北的菜園里,有一個揮鋤松土的背影,翻動著日子的書頁。長勢蔥郁的豆苗,如一行行抒情的詩句,排列在他的身后,等待清風來朗誦。在這里,土地是一張沉默不語的宣紙,可以播下漢字和時光。
成熟的黍子低著頭,和一把锃亮的鐮刀相吻,然后靜靜地倒下豐滿的身子,躺在秋天的旁邊。鋤完豆藿的詩人,又來到東邊的田野,刈割起一年的收成。他輕輕剝開一粒黍米,放入口中,嚼了嚼,不禁瞇眼頷首淺笑。
夕陽留念地望了一眼安恬的村子,隨一片晚霞回了家。一輪圓月在星星的擁簇下,點亮了天空的燈盞。晚歸的詩人,在田陌上輕哼著一首民謠,與一個熟悉的身影不期而遇——詩歌和美酒的話題,就這樣在靜謐的夜空下展開。那些飛舞穿梭的螢火蟲,也想來偷聽兩位友人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嗎?詩人攜著王處士的手,快步往家的方向趕去。
月光下,村莊寧靜,四野清寂。
月│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黑暗中,峨眉山露出了千仞壁立的輪廓。半輪明月如一只出海的小船,從山頂上駛來,游弋在深藍色的夜空。幾條星星的小魚,和幾朵飄忽不定的閑云捉著迷藏。風繞過山頭,從谷底穿過來,和一棵蒼老虬勁的松樹撞個滿懷。月色帶著秋天的寒意,照亮了山川和河流。
平羌江是蜀地一首綿長的詩篇,在山與山之間翻開了時光的書頁,讓緩緩移動的流水輕輕地深情朗讀。從天而落的月亮,倒映在澄澈的水面,像個只剩下了半邊的玉盤,散發出一團朦朧的光亮。它是想濯洗身上的云影,還是要在水中搜尋失蹤的另一半呢?
清溪岸邊,一葉帶著醉意的輕舟在夜色中再次啟程了。船上,有一個仗劍的身影,面含淡定從容的笑意,望著蒼蒼茫茫的遠方。那只圓圓的酒壺,斜躺在船頭,早已空空如也。小舟順著月光的指引,乘風而下,一路駛向了驚濤拍岸的三峽。
從此以后,峨眉山上那輪熟悉的月亮,只能在夢里相見了。詩人回望了一眼身后漸行漸遠的故園,戀戀不舍地往渝州奔去。他的心里,是否期待一個可以經天緯地的江湖?
詩人握了握劍柄,似乎看到了明天的曙光。
月│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書案上,詩人再次翻開了記憶的日歷。那些模糊的往事,又清晰如初——
長江對岸,逶迤的青山是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被雨水和陽光涂畫得層次分明。幾座峻峭的山峰,淹沒在嵐靄深處,只露出幾抹隱約的翠色,點綴在遠方。一江悠悠綠水,蕩著清波,宛如一條染色的帶子,由西向東,迢迢不斷地流向了遙遠的天際。
深秋時節,江南的草木依舊豐茂,風光依舊旖旎。青綠的草尖上,一滴透明的露水,被柔柔的風碰了一下,慌張地落入了水中。兩只嬉鬧的小鳥,躲在葉子和葉子之間,低低吟唱著一首愛情的民謠。幾條翠柳,搖曳在青磚黛瓦的小鎮,看著夕陽拉上了黑夜的窗簾。
揚州城內,綠樹紅墻又掛起了如晝的燈火。亭臺樓閣上,有顧盼生姿的身影,輕搖羅扇,流連于紛紛攘攘的人流。那個娉娉裊裊的少女,還記得那場酒散人醉的贈別嗎?月亮升起來了,二十四橋映照在幽幽的月光下,恍如夢境。一葉扁舟泛過,所有的幻影,又亂成了點點心碎的清愁。
漫漫長夜,征歌逐舞。此時的你,是沉醉在一壺清酒里,賞一輪明月,摟一縷幽香;還是斜倚在一張軟椅上,看著手執簫管的美人,吹響一曲纏綿的離殤?
作者簡介
曾冬,湖南新化人,現居長沙。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品《唐詩素描》《宋詞素描》最高位居當當中國古詩詞排行榜第1、2名,已暢銷100多萬冊。

入選
百所名校推薦的中小學生閱讀書目
中學生必讀十大古詩詞讀本書目
湖南省中小學生讀書行動推薦書目
中國教育學會“文化作文與文化教學研究”課題組示范讀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