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淺歇,風送云游,位于中牟新區大孟街道萬勝村高鐵大橋下的無花果園里,種植戶蔡慶林和妻子王瑞玲正各自提著小簍,穿行在無花果樹的行距間,認真細致地摘著紅紫相間的無花果。“趁天不下雨趕緊把熟果摘了,打電話聯系買無花果的天天都有,俺倆這倆月天天忙得連做飯的空兒都沒有。”王瑞玲抬手擦拭著額頭上的汗珠,笑著對記者說,高鐵大橋上,一列高鐵呼嘯而過,仿佛她此刻急切的心境。

走在疏密有致的無花果樹間,仔細觀察無花果的長勢和品相,悠然想到詩人《吟無花果》的詩句:千山花開萬樹香,唯獨無花不競芳。綠衣婆娑默然立,累累甜蜜請君嘗。

蔡慶林和妻子王瑞玲是中牟新區大孟街道辦事處萬勝村,名副其實的資深種植戶,用王瑞玲的話說:“我們種的都是經濟作物。但是種草莓就有近10年的時間,去年六畝草莓賣了20多萬元。”輕描淡寫的語氣間難掩由衷的自豪。

無花果是從去年開始種植的,王瑞玲說他們夫妻倆先后到過長垣、山東、河北等地,參觀那里的無花果園,學習無花果的種植技術,從育苗到栽種再到后來的管理,步步為營,業精于勤,“上底肥都是農家肥和黃豆有機質,防蟲害不打農藥用黃藍粘蟲板。”蔡慶林在一旁補充說。夫妻倆凌晨5點起床,趕到無花果園的首要任務就是驅趕麻雀、灰雀等鳥們,無花果太甜了,這些鳥們都喜歡吃甜食,驅趕不及時,熟果就被它們盜食了。白天一般是在果園內給果樹打岔,通風透光,為無花果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今年7月下旬無花果開始陸續上市,到現在差不多兩個月了,前后賣了有兩三萬元吧,俺也沒仔細算過。”王瑞玲說,“天天都有人來園里摘果,多數是鄭州的,開封的,還有中牟的,俺村周邊的。最多一天來二三十個人。”記者采訪了解到,蔡慶林王瑞玲夫妻倆今年只種了6畝無花果,產量供不應求,“明年計劃再擴大10畝,無花果不愁賣,幾乎不出果園就賣完了。”蔡慶林說,“俺這邊還有6畝草莓,一天到晚忙。”

王瑞玲接茬說:“弄啥不辛苦,好日子就是靠辛苦勞動掙來的。咱守著地,不出村,總比在外打工聽吆喝好吧。”

夫妻倆膝下有兩個女兒一個男孩,兩個女兒學業有成,兒子在家幫助夫妻倆打理無花果園和草莓園,小日子風風火火甜甜蜜蜜。
記者 張朝暉 通訊員 劉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