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近年來,前列腺癌已成為我國男性健康不可忽視的威脅之一。據國家癌癥中心統計,2022年我國前列腺癌新發病例約13.4萬例,死亡病例4.75萬例,分別居男性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譜的第6位和第7位。適逢9月“國際前列腺癌宣傳月”,9月3日,河南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長兼科室主任丁德剛受邀出席由安斯泰來支持的前列腺癌疾病進展及科普交流會。
在會議現場,丁德剛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了前列腺癌的發病原因,防治路徑以及科學的治療方法。他認為前列腺癌的兵法主要與老齡化、高脂飲食、肥胖及遺傳因素是分不開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這與前列腺癌早期癥狀隱匿密切相關。排尿困難、尿頻尿急等癥狀極易與前列腺增生混淆。且多數患者會將夜尿增多歸咎于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直到出現骨痛才就醫,此時往往為晚期。若出現血尿、精液帶血或持續性骨盆疼痛,應立即就醫排查。
在治療方面,丁德剛介紹說,前列腺癌的治療主要包括根治性手術、根治性放療、雄激素剝奪治療、化療等。其中,雄激素受體(AR)功能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療策略之一。然而,前列腺癌藥物可能引發性功能障礙、尿頻、疲勞、皮疹和脫發等副作用,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應充分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和對不良反應的耐受性,避免頻繁換藥導致機體產生耐藥性。“前列腺癌的治療往往需要終生管理。”丁德剛表示,即使早期通過手術治療效果良好,也可能在半年后復發,需要再次用藥控制。
據了解,近年來,前列腺癌的治療取得了不少進展。新一代AR抑制劑通過高親和力結合AR,更徹底阻斷AR信號通路,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例如,在一線治療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全人群中,新一代AR抑制劑通過高親和力結合 AR,更徹底阻斷 AR 信號通路,抑制腫瘤生長。據研究顯示,該療法能將中位總生存期延長至8年以上,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下降61%;其中37%的患者病灶完全消失,PSA不可測率達76%,同時整體安全性良好,相較傳統治療方案,不良反應引發的停藥率更低,為患者帶來更穩定的治療周期。
就如何預防問題,丁德剛認為,日常預防應從飲食運動到心理調適入手。在飲食上,少紅肉多蔬果,適量食用深海魚;在運動上,堅持每周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等,也可進行如網球、羽毛球等揮拍運動;生活習慣上,戒煙限酒,避免久坐,保證7小時睡眠;在心理上,運營冥想等方法進行減壓,患者確診后也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可通過病友互助小組、正念訓練等方式改善心理狀態。同時媒體應通過科普消除“男科羞恥”,讓更多患者早發現、早受益。
記者 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