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走進城市智庫丨鄭州中科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強“芯”劑 激發產業聚“鏈”成勢

        2025-08-23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研究院展覽室

        研究院研制的集成電路芯片

        “既能通過高清成像實現實時視頻分析,又能借助紅外測溫精準捕捉設備異常,這兩款產品已在能源、交通、城市治理等多個領域的項目中成功落地。”今年6月,鄭州中科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自主研發的AI邊緣計算一體機和微型掛軌式巡檢機器人,憑借領先技術斬獲河南省人工智能創新產品稱號。

        此次入選,不僅彰顯了研究院在人工智能自研產品領域的硬核實力,更印證了其以自研芯片為核心驅動力的發展路徑。“我們正深化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推動更多智能化解決方案走向市場,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鄭州中科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院長助理、產業化處長趙俊超介紹。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支撐力量,該院在數智系統應用領域持續突破,以國產替代為牽引,多款“硬核”芯片已進入產品化關鍵階段,技術指標躋身行業前列。

        與此同時,研究院還獲批牽頭組建河南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和河南省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通過整合區域上下游資源,全力打造河南高端芯片創新研發與產業化集群高地,為國產替代戰略落地筑牢根基。

        科研布局實現產業鏈閉環

        2019年,鄭州研究院作為連接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新型研發機構,成為重點引進對象之一,著力培育鄭州科技創新新動能。

        自2020年3月落地鄭州以來,該研究院立足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需求,立足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創新工作,初步形成“一院、三平臺、九中心”的創新布局,打造貫通產學研用的科研實體。

        在鄭州中科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先進封裝中試基地,工作人員開展芯片封裝生產,點膠、貼片、回流焊接等工藝一氣呵成,這些經過先進封裝的芯片在通信、傳感器、物聯網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2023年,研究院依托多年積累和平臺資源,建設了鄭州首條面向金屬、陶瓷的高品質先進封裝(微組裝)中試基地,打造先進模組(SIP)試制和小規模生產,拓展區域芯片封裝業務,形成芯片設計、封裝、試驗等閉環,配合河南電子信息產業升級,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保障。

        “這條生產線已投入運營,以智能傳感器和通信組件產品為主,同時還能兼容SIP封裝,主要為面向通信、物聯網應用的多芯片模塊提供2.5D、3D封裝。”趙俊超介紹,中試基地組建一支專業性強的研發生產團隊,并積極與省內外企業對接交流,為區域產業發展補足生產一環,成為助推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力量。

        自此,研究院成功打造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先進封裝產業生態鏈條,依托資源整合能力和平臺號召力,研究院孵化引進企業22家,形成了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的態勢,有力支撐本地產業鏈發展。

        創新研發激活產業新動能

        平臺巡視指令一下達,系統就自動分派任務,多個無人機飛向指定的點位,在線監測系統開始收集并分析數據,高效完成風機巡檢作業,確保生產安全……

        研究院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技術創新更是解決了行業痛點,為風力發電的智能化發展保駕護航。

        “傳統風機葉片巡檢用望遠鏡、吊籃,效率低還得停機,損失不小。” 該研究院數字賦能研發中心主任梁志軍介紹,該院研發的“無人機巡飛+ AI智能分析”進行葉片巡檢,既能保障人員安全,又讓數據更精準、生產更高效。

        “機艙式測風激光雷達是安裝在風力發電機組機艙頂端的激光遙感測風裝置,實現對風機葉輪前方50~400米風矢量場的精確測量并記錄信息數據。”梁志軍介紹,相當于給風電的機組加裝智慧“眼睛”,提前感知來流中實時變化的多維度信息,并提供給風機控制單元,為發電機組功率優化、降載控制、功率曲線校準提供精確信息,達到優化載荷、提高發電量的目的。

        “可以增加3%~5%的發電量,降載10%的載荷,目前已經產業化,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多個省份應用。”梁志軍表示,經過四五年的積累,目前在智慧場站、新能源領域自主研發了機艙式激光雷達、塔筒沉降、聲紋監測設備等核心產品,積累知識產權二三十項。

        優化教學培養專業急需人才

        “集成電路人才短缺問題依然嚴峻。”中科華積(鄭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時鵬飛介紹,研究院成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公共服務平臺,主要解決芯片企業的用人需求,自2023年至今,平臺已經累計培養1000人左右。

        信陽師范大學網絡工程專業大四學生楊興勃在這里學習了3個多月。“學校教學偏基礎理論,這里項目理論講完,學生現場實施敲代碼將項目運行起來,培養實踐和動手操作能力。”楊興勃說。

        “主要目的是讓學員順利就業。”該公司FPGA工程師培訓講師吳蛟龍負責FPGA芯片設計課程,他介紹,“我們整個培訓周期是4個月,讓學生掌握崗位所需的技能,并給學生配套4~5個企業級的實戰項目,學習完成后能達到行業兩年工作經驗的水平。”

        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研究院還積極與高校搭建合作橋梁。今年5月,與鄭州輕工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就畢業生就業、人才培養達成合作共識;上半年與鄭州科技學院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掛牌共建大學生實踐育人基地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

        不僅如此,鄭州研究院還充分發揮行業資源整合優勢,依托牽頭成立的河南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和集成電路產業聯盟,深度參與地方產業布局與重點項目建設,并探索“一園一基金”可持續發展模式。

        目前,研究院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科系”原創成果,孵化出中科芯征途、中科深創、中科嵩岳、中科空網、中科華積電等科技型企業,業務涵蓋半導體、物聯網、北斗安全等新興產業,初步構建起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區域產業生態圈。未來,研究院將進一步發揮產業創新生態平臺作用,為智能傳感器和半導體產業立足河南、走向全國提供全鏈條服務,在推動中原城市群集成電路及相關信息產業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更多“芯”力量。

        本報記者 劉盼盼/文 周甬/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張改華

        相關新聞

        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少妇性l交大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