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商品交易所
20世紀90年代,“鄭州價格”登上歷史舞臺,引得世界矚目。進入21世紀,伴隨“中國制造”風靡全球,中國期貨市場加快對外開放進程,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助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特別是2018年以來,鄭州商品交易所通過推進品種國際化、便利境外參與者參與等制度舉措,提升“鄭州價格”的國際影響力,形成獨具特色的“鄭州方案”,在服務境內外企業跨境貿易上取得了積極成效。
“三十年磨一劍。”如今,開放便捷的參與通道和權威有效的意見表達,讓“鄭州價格”被全球業者認可、參考和使用。8月19日至20日舉行的2025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再次吸引全球期貨和衍生品行業的目光聚焦鄭州,讓“鄭州價格”在世界舞持續綻放光彩。
從田間到國際 期貨工具服務實體經濟顯成效
期貨工具的作用已滲透到多個領域:在廣袤的田野上,為農業穩產增收提效撐起“防護網”;在繁忙的工廠里,助力制造企業規避風險、穩健發展;在對外貿易中,為進出口實體爭取主動,贏得話語權……這一系列作用,鮮明體現在鄭商所的“成績單”上——今年1月至7月,鄭商所累計成交量為17.85億手,同比增長26.05%,占全國市場的34.77%。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品種工具持續擴容和服務效能不斷升級的有力支撐。目前,鄭商所已上市27個期貨、20個期權品種,其中全球獨有品種13個,品種數量居市場首位;期權市場實現“兩個率先”——率先覆蓋全部活躍品種,率先推出白糖系列期權,交易持倉規模穩居境內第一,為實體企業提供了更加精細化多元化的風險管理工具。
在豐富品種工具的同時,鄭商所聚焦助力強國建設,服務成效逐漸凸顯。在助力農業強國方面,2016年以來,依托蘋果、紅棗等6個品種開展“保險+期貨”項目250個,投入保費支持8.1億元,覆蓋全國16個省區,惠及農戶近90萬戶;2021年創新推出“商儲無憂”項目,已累計為全國23個省區的99家次儲備企業、495萬噸尿素提供風險管理服務,幫助降低儲備成本、穩定市場供給。
“鄭州方案”正從區域實踐走向全球借鑒樣本
作為中國期貨市場開放進程中的關鍵一環,鄭商所以其獨特的“鄭州方案”,不僅成功將本土優勢品種推上亞洲定價基準的舞臺,更在全球大宗商品定價體系中刻下鮮明的中國印記,為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和提升國際影響力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
從精對苯二甲酸(PTA)期貨的“破冰”開放,到油脂油料產業鏈的全面國際化,再到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深度參與,“鄭州方案”正從區域實踐發展為具有全球借鑒意義的新范式。
為何將聚酯產業鏈的PTA及油脂油料作為開放的“先頭部隊”?鄭商所的戰略選擇清晰而務實:立足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與深厚根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國與消費國,也主導著全球植物油進口與消費市場。這種“主場優勢”為期貨價格的權威性與國際影響力奠定了堅實根基。
據了解,自PTA和菜油、菜粕、花生期貨上市以來,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期現貨市場加速融合、外部評價積極正面、產業企業深度參與,為后來的對外開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鄭州方案”的突破性,在于探索出適配本土市場的制度型開放路徑。據鄭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構建PTA期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鄭商所通過優化交割規則,增加保稅交割和出口型車船板交割方式,配套增設保稅交割倉庫和車船板交割服務機構,方便境外企業在期貨市場注冊倉單和接貨。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市場培育活動,吸引和便利產業鏈上的境外企業參與。
“鄭州價格” 成跨境貿易基準
基于良好的現貨市場基礎和成熟的產業鏈優勢,2018年鄭商所在PTA期貨上引入境外交易者,這是我國首個出口型商品期貨品種國際化。2022年,鄭商所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參與PTA期貨和期權合約交易。經過多年發展,鄭商所PTA期貨價格已成為國內相關企業與外商磋商的重要基準之一。
近年來,鄭商所穩步對QFI開放部分商品期貨期權,引導合格境外投資者有序參與市場。截至目前,共有26個期貨期權品種對QFI開放,近170名QFI客戶在鄭商所開戶,主要來自新加坡、英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由于海外市場的菜油、菜粕、花生等期貨品種成交不活躍,過去在國際市場上,菜油、菜粕、花生等現貨貿易多為一口價,企業難以開展風險管理。2023年,鄭商所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貨及期權作為境內特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鄭州價格”逐漸被更多海外企業接納。
截至目前,已有來自新加坡、英國、阿聯酋等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00名境外客戶在鄭商所完成開戶。當更多的國際參與者選擇參考和使用“鄭州價格”時,意味著這套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鄭州方案”,逐步贏得更為國際化、更廣泛的產業信任,持續為全球產業鏈的穩定運行貢獻中國市場的智慧和方案。
本報記者 安欣欣/文 李新華/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