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黃大堤復合型生態廊道已建成
剛剛過去的周末,市民徐女士和朋友一起乘坐鄭許城鐵,到許昌胖東來逛超市。隨著鄭州都市圈建設加速推進,以鄭州為中心,圈內城市間的交通聯系日益緊密,越來越多的市民享受著城際間穿行的便捷愜意。
2023年,鄭州都市圈獲國家發改委復函晉級第10個國家級都市圈,涵蓋44個區縣(市),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858萬人。截至2025年5月,在國家已批復的17個都市圈中,鄭州都市圈范圍居第7位,常住人口居第4位,經濟總量居第10位。剛剛閉幕的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指出,要引領帶動鄭州都市圈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增長極的地位作用更加凸顯。
提質提效
都市圈建設穩步推進
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6個專項規劃相繼印發實施,鄭開同城東部供水一期工程已向開封方向供水2400萬立方米,鄭州、開封、新鄉“同城通辦”事項達200個……躋身“國家隊”之后,鄭州都市圈建設不斷提速。
基礎設施加速互聯互通,都市圈城市間的互動更便利。鄭許市域鐵路投運并開啟“大站快車”模式,鄭開城際鐵路實現高密度“公交化”運營,鄭焦、鄭機城際開行車次進一步加密。截至目前,都市圈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452公里,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都市圈路網建設仍在持續提速,機西高速二期、開港大道、許港大道等一批城際快速通道相繼建成,安羅、鄭洛、焦平等7個高速項目正加速建設。
生態環境共保聯治,都市圈的天更藍、景更美。惠濟至開封界沿黃大堤復合型生態廊道和S312生態廊道已建成,京港澳高速、連霍高速、南水北調干渠等沿河沿路生態廊道綠化正加速建設。
產業協同,都市圈城市間產業分工協作更高效。制造裝備、都市食品、現代物流……鄭州周邊10余個智能科技服務產業集群正加快建設。
示范引領
鄭開同城步伐越邁越大
地處開封、鄭州中間的中牟,成為連接鄭州、開封同城發展的天然紐帶。
2024年11月,中牟新區正式掛牌。作為全省首個省級新區,中牟新區肩負著鄭開同城化發展先行區使命。今年5月,市政府出臺支持中牟新區加快發展18條政策措施,全面助力中牟新區發展跑出“加速度”。
除了“點”上的著重發力,同城發展在“面”上也全面開花。我市組織鄭州航空港區、經開區、高新區、中牟新區分別與開封尉氏縣、祥符區、蘭考縣、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簽訂對口合作協議;同時謀劃推進復合型黃河生態廊道、鄭開(蘭)特別合作區等10余項公共服務同城化事項;自貿區鄭州片區、開封片區實現涉企行政審批服務事項跨區通辦,鄭開(蘭)間交通優化、軌道建設等一批重大便民事項及標志性項目落地實施;鄭開籍ETC小型客車鄭開蘭高速間免費通行;鄭開旅游年票成功發行,兩年來已售出17萬余張。同城化社會認同感正不斷增強。
強核固圈
持續提升綜合能級
鄭州都市圈建設,是國家促進中部崛起作出的戰略部署。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明確指出,要以鄭開同城化為牽引,以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為方向,統籌“強核、固圈、領群”,持續提升都市圈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區域影響力,推動都市圈能級不斷躍升。下一步,鄭州都市圈建設將圍繞科技創新、產業共建、服務共享等方面持續發力。
在科技創新共育共強上,推進鄭州高新區、金水科教園區、龍子湖高校園區、開封職教園區聯動發展,建設鄭開洛科技創新走廊,打造支撐全省、服務全國的創新策源地。
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共建上,汽車產業方面,將做強比亞迪、上汽等整車企業,推動汽車零部件企業在開封布局;新材料方面,提升鄭南商許超硬材料集群規模與競爭力;電子信息方面,支持超聚變做大做強,構建“芯屏網端器用”全產業生態圈;高端裝備方面,依托中鐵盾構、鄭煤機帶動高端裝備制造集群提質增量,加強與洛陽、新鄉、許昌優勢裝備制造產業協同合作;生物醫藥方面,加快鄭州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園一期、航空港區西門子區域醫療創新中心建設、培育一批生物醫藥上市后備公司;現代食品方面,推動漯河、焦作食品企業與在鄭高校聯合共建研發中心。
在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上,發行都市圈城市旅游年票,推出黃河文化、華夏古都、中國功夫等精品文旅線路;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與都市圈城市實現更多高頻應用互認互通、異地通辦;深化醫療衛生協作,推進基本醫保、大病醫療信息對接和數據共享;優化配置教育資源,推動河南大學鄭州校區等重大項目建設,運作都市圈產教聯合體。
本報記者 侯愛敏/文 馬健/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