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舒適、綠色、智慧,2025年“好房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中國房地產行業邁入品質為核心的新發展階段。
5月1日,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實施,為“好房子”建設定下底線要求。新規落地月余,作為行業先行者的萬科,已在全國多地率先展開探索實踐。
產品進階,從鄭州樣本到全國實踐
在鄭州,萬科“好房子”的理念被具象化為持續創新的產品力和可感知的人居溫度。鄭州萬科首個“錦系”作品云河錦上,創新性規劃四大主題“盒子”空間,重構社區生活場景;翠灣中城三期則著力打造“可生長的房子”,為業主預留了隨家庭生命周期生長的可能性;改善力作古翠隱秀更是把墅感平層生活,搬進金水主城,將居住舒適度提升到新高度。
萬科的“好房子”基因不僅根植于鄭州,更在全國多地落地生花。在成都,錦上揚華項目聯合西南交大圖書館打造公益閱讀空間,登頂區域一季度成交金額榜首;在杭州,云耀之城作為浙江首個實現站廳一體化的TOD大盤,創下“五開五罄”的佳績,銷售額近30億元;在溫州,璞拾云洲首開即售罄,斬獲5.36億元銷售額,打破當地五年紀錄。
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產品力的持續提升,萬科前五月銷售中,老客戶推薦成交占比超20%,其中廣州北部萬科城項目的老帶新比例甚至高達46%,充分印證了產品力帶來的客戶忠誠度。
科技賦能,助力“好房子”建設
萬科對“好房子”的實踐始終與前沿科技深度交融。近年來,萬科堅持研發投入,在建筑科技應用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業內首創“設計-施工-運營”全流程數據貫通的圖紙大模型,并在多個業務場景實現應用,促進高品質的“好房子”建設。
更重要的是,萬科于業內首創圖紙大模型,并已應用于多個重點業務場景。在項目管理方面,萬科圖紙大模型實現了圖紙管理、審核效率大幅提升,圖紙查找效率提升6倍以上,圖紙核對效率提升15倍以上,有效減少了圖紙問題,進而提升工程質量。在施工建設方面,萬科“翼覽云”產品通過無人機、360全景相機等技術,智能采集工程現場數據,構建可視化的施工現場管理平臺,實現9個工程關鍵里程碑節點的進度識別與自動反饋。
超越建筑邊界,社區與城市共融共生
萬科對“好房子”的探索早已超越建筑紅線:古翠隱秀門前經二路煥新,水泥拉毛景墻映襯梧桐,老舊電箱變身藝術小品;翠灣中城社區外的“不止公園”嵌入騎行綠道與羽毛球場;云河錦上開放式花園街區以林下公園銜接城市煙火。
上海“理想之地”則構建未來城市單元:未來市集“春熙集”、藝術展廳“新新所”等四大場館形成“超級十字路口”,讓居民在步行15分鐘內享受多維城市服務。正如萬科“城市興交付”主張——交付不只是房子,更是可持續的生活解決方案。
從鄭州云河錦上的盒子空間,到上海理想之地的15分鐘生活圈;從成都錦上揚華的公益圖書館,到云耀之城一體化的TOD大盤——萬科的“好房子”實踐正從建筑營造延伸至社區生活,進而賦能整片城區。
在追求城市化高質量發展的下半場,萬科正以實際行動,持續書寫一份關于“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有溫度”的民生答卷,切實響應政策號召,將“好房子”帶來的幸福感與獲得感,真正落到每一名居民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