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全市經濟運行 穩中向好
昨日,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鄭州調查隊發布4月全市經濟運行情況。4月份,全市上下扎實推進各項改革任務和政策舉措落地見效,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4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個、0.1個百分點。規上工業37個行業大類中,近七成行業生產保持增長。新材料產業、汽車制造業、電子信息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6.1%、13.9%、12.3%,對規上工業貢獻率合計66.5%,帶動作用明顯。1~4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高于全國2.2個百分點。
投資規模穩步擴大。1~4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4%,比一季度加快1.7個百分點,增速高于全國1.4個百分點。重大項目投資加快推進。億元及以上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9.5%,比一季度加快4個百分點,增速高于全省8.9個百分點。民間投資支撐作用顯著。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2.5%,拉動全市投資增長7.2個百分點,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2.3個、2.8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快速增長。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1.6%,高于全省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5.3%。
消費市場持續回暖。4月份,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7億元,同比增長6.7%,高于全國1.6個百分點。以舊換新擴圍提質持續顯效。4月全市限額以上單位計算機及其配套產品、可穿戴智能設備、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2.3倍、1.4倍、45.4%。1~4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94億元,同比增長5.9%。
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新產業快速增長。4月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新產品供給加快產出。4月全市規上工業集成電路、鋰離子電池、傳感器、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同比增長51.5%、68.4%、42.2%、19.3%。新產業投資態勢良好。1~4月,全市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0.3%,高于全省5.7個百分點。數字經濟活力彰顯。4月全市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
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總的來看,4月份全市主要經濟指標整體延續穩中向好良好態勢。但也要看到,現階段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多變,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動能仍需進一步增強。
記者 侯愛敏/文 徐宗福/圖
魅力新“夜”態 引客逛老街
入夜的鄭州,華燈初上,流光溢彩。當夏夜的晚風輕拂,人們上“島”環游,在悅動的音符里感受音樂會的浪漫;紅磚墻、長煙囪,法桐成蔭滿目翠,人們在特色商業街區品味獨屬于老街的韻味……當一幅幅夜景徐徐鋪展,鄭州夜經濟的昂揚樂曲也響徹夜空。
鼓勵打造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開展“醉美·夜鄭州”消費季活動、發放各種消費券……在多項政策的加持和引領下,鄭州夜經濟活力不斷被釋放,夜經濟形態日趨豐富,消費熱度不斷升溫。
超元氣:新舊潮流交融共振
打開夜鄭州的方式很多——
它可以是用音樂的方式。暮色四合,北順城街的一處街角亮起暖黃色的燈光,復古的火車頭靜靜停駐。當第一縷吉他弦音響起,溫柔、熱情的民謠旋律吸引著人們駐足欣賞,這里就是“火車·民謠現場”。
上個周末,龍湖金融島上光影交織,人潮涌動,不少消費者或結伴好友,或和家人一起前來打卡、購物消費,晚間的一場音樂會更是嗨翻全場。
它可以是用市集的方式。市商務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市商業整體存量規模約700萬平方米,商業體量居全國前十。近年來,我市不少商圈、特色街區探索出一條頗具特色的促消費路徑——市集經濟。
漫步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創意園,在朱雀市集,嘗一碗美食,感受人間煙火,品味香氣四溢;在八大匠造物集,執一柄漆扇,流轉千年時光,傳承匠心精神……攤主的吆喝聲、人們的談笑聲,演繹著市井煙火與街區消費交融的生動長卷。
這個端午節假期,龍湖金融島銀泰inPAPK將開啟銀鹽市集,消費者可在此遇見新品牌、玩轉新活動;二七萬象城將推出山海手帳市集,眾多設計師將齊聚鄭州,首發200多種新品……多場特色市集,帶領消費者打開不一樣的假期生活。
據市商務局統計,目前,我市21條特色商業街區總經營面積達103.6萬平方米,店鋪總數達1522家,各街區月均客流量突破2800萬人次,月均營業收入突破8.5億元。
超洋氣:老口味新滋味共饗
如今,越來越多餐飲企業加快布局夜間生態,推出特色產品和服務,豐富夜宵時段用餐體驗,讓鄭州的夜晚更加“活色生香”。
近日,一些市民告訴記者,他們發現了“不一樣的海底撈”。夜幕降臨后,海底撈火鍋新田國貿360廣場店的“夜宵主題區”霓虹閃爍,從一家火鍋店變身為輕松愜意的社交樂園。每天21時至凌晨,該店定時開啟兩場主題互動表演。精彩的流行音樂DJ、舞蹈、花式調酒表演不斷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大家揮動熒光棒,享受著屬于夜晚的璀璨時光。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海底撈近期在鄭州剛剛升級完成的海底撈火鍋夜宵主題店,目前共有2家,分別位于國貿360廣場和人民路丹尼斯。在菜品方面,夜宵主題店推出專屬夜宵菜單,包括烤孜然羊肉串、烤土豆片等6款燒烤,撈汁小海鮮等夜宵小菜,以及多款花式調酒,受到市民青睞。
一碗牛肉拉面,也有了新花樣。位于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創意園的老字號品牌創新主題店——楊記清芳牛肉拉面,首次顛覆傳統拉面形式,打造拉面+咖啡+甜品全新煥新模式,一開業便吸引大批城市本土地緣客群及年輕外地客流。同時,該園區將打造老字號非遺美食特色街區,希望老字號非遺美食能在保留傳統工藝與經典口味的同時,借助園區的創新氛圍與年輕客群,融入現代元素,開發新菜品、新服務,煥發全新的活力。
超人氣:激活全域消費升級
如果將夜晚的消費時間線拉長,你會發現,每天21時之后,不少商場依然客流火爆。諸多商家推出晚間生鮮、烘焙商品打折、送贈品等活動,讓人們的夜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目前,我市不少商業設施營業時間延長至22時,有的商場在重要節假日營業至自然閉店,每天19時至22時的銷售額占比逐步上升。鄭州24小時便利店越開越多,19時以后的銷售額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年來,鄭州“夜經濟”形態日趨豐富,消費熱度不斷提升。2024年,央視財經發布首個“中國夜經濟活力指數報告”,在夜間消費最活躍的10座城市中,鄭州名列第八位。
多個商圈呈現出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展現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生動畫面。花園路商圈、龍子湖商圈等以“潮流+”“時尚+”為核心,融合生活、文娛、科技、展覽、游樂等高聚集度消費業態,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熱點商圈。二七萬達商圈實現夜間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的“一站式”、全年齡層消費。
一場場活動越來越出彩、一波波消費券越來越多元。據了解,我市全年各類促消費活動不斷檔,主題鮮明有特色,其中2024年先后舉辦元旦春節“跨年煥新”消費季、五一促消費、“醉美·夜鄭州”消費季、十一黃金周促消費等活動,發放汽車消費券、惠民通用消費券、電商消費券超2億元,推出特色消費路線23條,直接拉動消費近百億元。今年五一假期,鄭州市推出“樂購五一”消費月系列活動,舉辦促消費活動320場以上。
放眼全市,不少與夜消費相關的項目也在提質升級。華潤鄭東萬象城、正弘坊、銀泰商業中心等項目加速推進;山姆會員店、麥德龍新店等項目穩步推進;二七廣場景觀改造、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創意園新中式宋風文化街區、順城街改造提升等夜消費新場景項目層出不窮。
夜經濟彰顯著一座城的消費活力。斑斕光影中的鄭州,處處流淌著蓬勃生機:流光溢彩的新場景、多彩多姿的新生活、豐富多元的新體驗,為消費市場點燃一把把旺火,照耀著鄭州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本報記者 成燕 孫婷婷 文/圖
鄭州公積金貸款實現“一證辦”
只需身份證即可辦理
不包含“商轉公貸款”業務
5月27日,記者從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獲悉,自2025年5月27日起,公積金貸款申請人簽訂商品房或存量房買賣合同后,只需提供身份證原件即可申請辦理公積金貸款,原來辦理公積金貸款需要提供的紙質申請材料可以不再提供,簡稱為公積金貸款“一證辦”。
據了解,此次政策優化措施聚焦于群眾需求,是全面推進數據賦能,讓數據多跑路,做到“減證便民”之舉,進一步方便繳存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
在“減材料”方面,商品房貸款紙質材料由8項減為1項,二手房貸款紙質材料由10項減為1項,兩項業務辦理時紙質材料均只需借款人、配偶及共有人持身份證原件。其他材料如婚姻狀況、商品房買賣合同等信息,系統可直接采集核驗;新建商品房的不動產預告登記證明,首付款發票的票號、日期、金額,用于還貸的銀行卡號等,只需將電子證照或電子材料編號、卡號告知工作人員即可。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推進“辦事方式多元化、辦事流程最優化、辦事材料最簡化、辦事成本最小化”。此外,記者了解到,在提升服務效能的同時,相關風險防控措施同步升級,多項貸款審核要件由數字化審批代替人工審批,公民信息“可用不可見”,構建全流程安全防護體系,保障業務安全規范運行。
市民可撥打“0371-12329”客服熱線,或通過鄭州市各政務服務中心公積金辦事窗口、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官方網站進行了解。
為推行公積金貸款“一證辦”新模式,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重塑了貸款業務新流程,大致分為三步:
1.申請人(含本人、配偶或房屋共有權人)出具身份證,提前了解并填寫《住房公積金貸款申請信息采集表》(可提前在“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官方網站下載填寫或現場領取填寫)。同時,提前了解貸款辦理流程。
2.公積金中心根據申請人授權,查詢核驗貸款申請信息,確認貸款方案,錄入貸款信息。
3.申請人簽訂公積金貸款相關手續。
此外,該中心提醒到:對于部分未實現房屋交易和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的縣(市)、區,可繼續使用對應的紙質材料申請辦理公積金貸款。需注意的是,“一證辦”適用范圍不包含“商轉公貸款”業務。
記者 孫雪蘋
我省發布首批跨境電商
產業帶“源頭工廠”名錄 鄭州26家企業入選
5月26日,記者從省商務廳獲悉,為進一步推動跨境電商賦能產業帶,加快我省特色產業數字化出海,該廳根據前期征集情況,梳理形成首批138家跨境電商產業帶“源頭工廠”名錄,鄭州26家企業入選。
整體來看,首批河南省跨境電商產業帶“源頭工廠”覆蓋的產業類別包括家具家居、機械制造、工程建材、電子信息、新材料、食品、生物健康、汽車摩托車配件、鞋靴、發制品、體育用品、文創玩具、美妝個護、冶金能源、包裝制品、化學品、寵物產品。
此次入選的鄭州企業有致歐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逸祥衛生科技有限公司、鄭州名揚窗飾科技股份公司等26家。覆蓋的產業類別有家具家居、機械制造、工程建材、電子信息、新材料、食品、生物健康、汽車摩托車配件。這些產業類別積聚鄭州優勢,企業編入“源頭工廠”名錄,有助于產業帶內企業商家攜手“觸電”出海,推動產品出海轉向產業鏈出海。
下一步,省商務廳將持續征集、分批發布跨境電商產業帶“源頭工廠”名錄,適時匯編成冊,在相關經貿活動中廣泛宣傳推介。按照要求,各地商務部門將全面梳理、深入摸排本地特色產業帶,不斷充實跨境電商“源頭工廠”數量、完善信息,及時報送。
記者 成燕 孫婷婷
中小餐飲企業如何逆勢增長?
這場分享會干貨滿滿
昨日,以《中小食品餐飲企業戰略增長之道》為主題的行業分享會在鄭州舉行。該活動吸引全國200余家食品飲料、餐飲領域企業家參會。會上,里斯咨詢集團旗下專注中小企業戰略服務的專家品牌“大樹落地輔導”正式發布適配中小企業的戰略方法論 ——“小戰略”,為中小企業如何通過精準戰略實現逆勢增長賦能。
中小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扮演關鍵角色,但目前面臨資金、技術、競爭、管理、人才等諸多方面瓶頸問題。大樹落地輔導創始人李亮分析說,小企業更需要用戰略優勢彌補資源劣勢。該團隊研發的品類創新四步法(品類創新→定義品類→推出品類→主導品類)為小企業發展戰略提供了明晰思路。該方法論已成功助力“費大廚”、“蘭格格”草原酸奶、大角鹿瓷磚等30余家企業突出重圍。
放眼未來,國內食品飲料行業將呈現哪三大趨勢?答案是:健康化、藥食同源與減法革命。李亮深入分析說,藥食同源與超級食材是未來值得關注的機會點。其中,深入挖掘藥食同源理念將給越來越多品類創造新機會。
“小企業無需仰望巨頭,只需在自己的土地上扎根,終有一天,草原上也能長出參天大樹。”多位專家學者認為,“小戰略”方法論不追求顛覆式變革,而是從中小企業基因中挖掘特色與潛能,通過階段性勝利積累勢能,助力中小企業實現創新和突破。
記者 成燕 孫婷婷
國潮與二次元撞出奇妙“粽香”
百榮第八屆端午展互動體驗活動引熱潮
粽香飄十里,非遺映新輝。近日,由鄭州百榮世貿商城與京東快遞共同舉辦的百榮第八屆端午展銷會互動體驗活動在百榮B座北廣場圓滿落幕。
本次活動以“粽頭戲樂聚百榮·粽情禮京東速達”為主題,通過傳統民俗體驗抽大獎、二次元Cosplay沉浸式互動,打造出橫跨千年的文化狂歡,讓人們盡情感受端午文化的獨特魅力。
活動現場,釣粽子備受大人小孩喜愛。工作人員將一個個粽子形狀的KT板立在地上,參與者手持釣竿專注垂釣,好似一場趣味“粽子大作戰”。“射五毒”創新為“投五毒”,卻未減參與者熱情,人們手持粘球,瞄準目標并用力投向五毒粘區,每投中五球即可獲得一次幸運大轉盤抽獎機會,中獎者滿心歡喜。在體驗樂趣的同時,也傳承了端午驅邪避災的寓意。有家長表示:“孩子平時很少接觸到此類傳統活動,這次的活動讓他覺得既新鮮又有趣,很有意義。”
除了傳統民俗體驗,此次活動還融入創新的Cosplay元素,邀請專業Coser扮演白蛇、公孫離、草神等熱門游戲角色,吸引眾多市民圍觀打卡,互動合影。不少市民表示,在百榮端午活動中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游戲角色,這種古今融合的方式很新穎,讓傳統節日變得更加有趣和時尚。
當傳統粽香邂逅新奇創意,百榮B座端午展銷會上粽子化身各種“使者”,解鎖舌尖上的無限可能。有為高考學子定制的“一舉高粽”粽子禮盒,寓意莘莘學子考場乘風破浪;贈職場人的“大展宏圖”粽子禮盒,寓意前程似錦;獻給長輩的“福壽安康”粽子禮盒,承載安康祝愿;送親友的“粽情相聚”粽子禮盒,傳遞著思念與牽掛。
記者 成燕 安欣欣 文/圖
我省出臺“人工智能+教育” 三年行動計劃
未來課堂 AI可能化身“輔導老師”
當AI化身“輔導老師”、人形機器人走進課堂會是怎樣的場景?5月27日,記者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我省印發《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扎實推進人工智能深度賦能教育強省建設。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人工智能領域高質量人才培訓體系、課程體系和高標準學科平臺,打造若干助學、助教、助管、助研等特色應用模型,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領域本土專業人才、領軍人才。
推動人工智能與教學深度融合
實施AI驅動教與學,行動計劃提出,推廣人工智能在教師備課、課堂教學、教學與學情分析、作業管理、答疑輔導等教學全場景應用。遴選推廣一批省級“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
深度整合全學段教育資源,推動建設中小學人工智能苗圃資源、職業教育技術技能和行業認證資源、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基礎與前沿學科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資源,形成覆蓋各學段的數字資源庫。鼓勵各校整合建設人工智能教學資源共享與技能認證平臺,開發“數字化”“活頁式”“模塊化”課程和教材,推進教育資源從傳統的“知識中心”模式向“能力中心”模式轉變。遴選50個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新建30個省級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實訓中心。
充分利用教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積極構建多元主體、人機協同的教育評價模式,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推進教育評價創新變革。
重點探索數字化賦能校園安全管理,建設高校數智“一站式”學生社區、AI輔導員等數字化育人載體。
探索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專業建設
根據行動計劃,我省將推動學科發展。支持高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學科設置人工智能學科方向,推進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鼓勵高校加強人工智能與相關學科融合發展,整合計算機科學、數學、統計學、認知科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資源,鼓勵具有建設條件的高校探索成立人工智能學科交叉中心,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研究和應用創新。
鼓勵高校對照國家和區域產業需求,升級改造傳統專業,強化人工智能與計算機、控制、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專業交叉融合發展,支持已有專業向人工智能方向轉型升級,建設一批具有人工智能特色的“四新”專業,打造人工智能專業集群,支持建設基礎好的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未來技術學院。
完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
人才是發展人工智能的基礎,行動計劃提出,打造多層次教育體系。
開展全學段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將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與全民終身學習深度融合,培養學生具備跨學科視野和適應未來智能化社會的基本能力。在全省本科高校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
支持高校與人工智能行業模型研發和數據產品服務企業深度合作,在相關企業和研發機構建立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增強學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整合校內外人工智能軟硬件和數據資源,建設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共建課程、教材等教學資源。鼓勵省級大學科技園、創新創業基地等開展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創業項目。
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領域國際化人才培養,鼓勵高校引進世界一流大學資源,開展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合作辦學、學生聯合培養。
開展“人工智能+教育”規模試點
行動計劃提出,實施“人工智能+教育”領航計劃,鼓勵各地各校圍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科研攻關、畢業生就業、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實際需求,部署助學、助教、助管、助研等特色應用模型,培育應用場景。實施本科高校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專項行動。
按照“基礎教育探索,職業教育突破,高等教育推廣”的定位,科學穩妥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在人才聚集、產業聚集、資本聚集,且教育數字化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和高校率先布局人工智能應用試點。支持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聯合企業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試點,打造教育領域“人工智能+”場景示范工程。
本報記者 袁帥 董艷竹
醫療、教育、文旅、生態……AI賦能生活
我省全面發力 工作要點出臺
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行動
做強鄭州數據交易中心,推動人工智能在重點行業的應用,在全省本科高校開設人工智能通識必修課程……我們的生活將會越來越智能。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河南省2025年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全力構建人工智能生態體系,打造人工智能發展新高地。
做強鄭州數據交易中心
算力建設是推進人工智能的基礎,工作要點將提升算力供給能力放在首位,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智算中心建設。建成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推進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中原算谷等智算中心建設。強化“嵩山”“中原”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功能,提升“一站式”人工智能算力服務能力。到2025年底,全省算力規模突破進入全國第一梯隊。
提升省算力調度服務平臺功能,制定算力并網、運營服務、交易結算等方面標準,以“一核四極”為關鍵網絡節點,加快構建全省統一的算力調度網,積極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聚焦醫療、教育、制造、文旅等行業需求,依托龍頭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行業共性數據資源庫建設,打造一批行業開放語料庫和高質量數據集。
做強鄭州數據交易中心,爭創國家級行業數據交易場所,2025年備案數據交易規模達到50億元。推動數據標注基地建設,支持7個省級數據標注基地建設城市在數據標注產業生態構建、能力提升和場景應用方面先行先試。促進數據智能標注技術應用,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數據企業。
推動人工智能在重點領域的應用
構建大模型創新發展體系,工作要點推動基礎和垂直大模型融合創新,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做強基礎大模型,加快培育一批融合行業數據集的垂直大模型。培育一批行業應用開發商和集成商,促進場景大模型落地應用。
聚焦人工智能數學原理、基礎架構、核心算法等前沿方向和具身智能、類腦智能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省級科技計劃項目。
推動人工智能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應用是關鍵。工作要點要求,加強人工智能+醫療、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科研、人工智能+工業、人工智能+農業、人工智能+文旅、人工智能+城市管理、人工智能+生態保護、人工智能+防災減災。
其中,在人工智能+工業中提出,聚焦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現代醫藥、現代食品、現代輕紡、煤炭等8個重點行業,以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產品服務、倉儲物流、節能減排、安全生產7個關鍵環節,分批次推動大模型應用場景建設,構建“8×7”工業大模型矩陣,賦能制造業智改數轉。
在全省本科高校開設人工智能通識必修課程
在搭建共性技術平臺方面,工作要點提出,依托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設若干人工智能行業賦能中心,聚焦垂直行業領域和關鍵基礎領域,推進技術攻關、場景建設,打造“人工智能+”行業的供需對接紐帶、數據開放樞紐、場景孵化平臺、生態培育中心。
依托嵩山實驗室、中原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建設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平臺、大模型測試驗證平臺。圍繞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建設一批人工智能領域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征集發布一批示范效應強、應用價值高、推廣潛力大的典型應用場景,加速成熟場景的規模化復制和推廣。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是推進人工智能的關鍵所在,工作要點明確指出,依托省人工智能創新平臺、企業、高校等,引進一批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在全省本科高校開設人工智能通識必修課程,啟動本科高校智慧課程建設試點工作,加快人工智能學生在線精品課程建設,加快智能科學與技術博士碩士學位點立項建設,支持基礎較好的高校建設人工智能學院。支持職業學校與人工智能行業企業共建實訓基地。
依托省“智慧島”,引入專業運營團隊,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創新企業孵化器,孵化培育一批在人工智能細分領域深耕細作的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
本報記者 袁帥 董艷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