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河南省腫瘤醫院病房內,一袋承載著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緩緩采集完成,惠濟區花園口鎮網約車司機黃文凱,在23歲生日后,成為河南省第1527例、鄭州市第52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為一名素未謀面的血液病患者點亮“重生”之光。
2022年,黃文凱在無償獻血時,偶然得知造血干細胞捐獻可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他當即留存血樣并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能救人一命,是本能,也是緣分。”他說。
這位穿梭于城市街巷的網約車司機,用方向盤丈量生活,更用善舉詮釋生命厚度。
2024年5月31日,一個來自紅十字會的電話打破了日常——黃文凱與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但是,捐獻流程一度按下“暫停鍵”,直到當年11月8日,他終于收到配型成功的確認通知。
得知消息后,他第一時間告知家人,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救人的事,我們舉雙手贊成!”
今年5月24日是黃文凱23歲生日。5月26日,惠濟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醫護人員和志愿者一起特意為他舉辦了簡樸而溫暖的慶生儀式。
病房內響起《生日快樂》歌曲的瞬間,蠟燭的光影映照著他年輕的面龐,他輕聲許愿:“希望我的造血干細胞能成為患者的‘生日蠟燭’,點燃健康的新生活。”
歷時數小時成功采集后,他通過工作人員向受捐者傳遞祝福:“愿你早日康復,未來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也希望我們能帶著彼此的祝福,好好生活。”
惠濟區紅十字會負責人表示,黃文凱的善舉是凡人微光的生動寫照。從3年前的一次偶然獻血,到捐獻當日的生命接力,他用行動詮釋了00后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截至目前,河南省已有超16萬名志愿者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他們如點點星火,為無數血液病患者帶去重生的希望。
記者 王軍方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