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2023年人民文學獎揭曉!肖復興、梁曉聲等獲獎

        2024-04-14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4月13日,2023年人民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四川瀘州舉行,共頒出特別獎、長篇小說獎、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散文獎、詩歌獎、非虛構作品獎、新人獎、翻譯貢獻獎等。

        特別獎

        肖復興

        肖復興先既是在散文、小說、少兒文學等多種文體寫作上保有持久影響力的名作家,也是在《人民文學》等雜志的職業生涯中力推過眾多新人精品、名家經典的大編輯。善意暖意真意,化為文人修為和人文美意,也因此,必然得到更多由衷親近他的共鳴共情者的敬意。

        梁曉聲

        梁曉聲先生是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學的代表性作家。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他以《父親》《司馬敦》及至2023年刊發的中篇小說《遭遇“王六郎”》等十余篇力作,與《人民文學》雜志相伴四十載,并以親誠入心的魅力、感人至深的推動,與時俱進,為文學期刊融入現代傳播格局作出了新的突出貢獻。

        長篇小說獎

        呂錚《打擊隊》

        《打擊隊》是一部反映當代警察打擊犯罪活動、護衛人民平安的佳作。小說既顯露出混雜在人們身邊不易察覺的刀光劍影,又有篤信正義的陽光普照,細致逼真地呈現了常態社會下人民警察的神采,成功塑造了獵豹般迅捷、英武的警察形象。

        余一鳴《十竹齋密碼》

        余一鳴懷著景仰之情,將明末清初著名出版家胡正言的高雅神韻作為《十竹齋密碼》的文化底色,他以穿越時空的大膽敘述,讓古代文化的精靈與當代科技進行對話。小說在復原、解碼古代雕版印刷的高超工藝與謎樣魅力中,傳遞出中華文脈高雅的審美情操和綿延不息的生命力。

        中篇小說獎

        吳君《萬事如意》

        父與子、夫與妻的矛盾,揭開了家庭原有的溫情面紗,也使每個人自現原形,而這又讓他們逐漸意識到自身的問題,轉而切實面對時世流變,以求萬事如意。爭執激化了潛在的沖突,也提供了和解的契機。由此,一樁看似嘈嘈切切的家常故事,又有平地一聲雷的震撼。

        徐小斌《殺死時間》

        《殺死時間》讓一位信使站到臺前,坦陳隱秘的心事。作品審視幼年時代掠過心際的情感萌芽所埋下的荒誕種子,聚焦東西方觀念碰撞時的內在張力,展示老齡社會隱含的結構性沖突,思考當下年輕人心性的柔軟和無法遮掩的善良本色,激賞女性尋求生活自由和人格獨立的決絕。

        短篇小說獎

        了一容《圈馬谷》

        《圈馬谷》全神貫注地將筆墨集中于馴馬的場景,一波三折,驚心動魄。一匹青澀而又暴烈的兒馬被馴服的過程,與一位年輕的馴馬師的成長,構成了彼此觀照的鏡像。

        湯成難《詠嘆調》

        小說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主人公因患癌而面臨人生的倒計時,將生命、親情、死亡的主題一一展開,其中既有徹悟和洞悉,也有溫情與感恩;既有邁向終點的不舍和釋懷,也有回溯童年的懷戀與知足。

        散文獎

        劉文飛《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九個瞬間》

        這是一個極簡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也是十九世紀中期的俄羅斯文學界的心靈組畫。作者運用了小說筆法,以思想史的視野、文學史的視角、詩意的筆觸、跨文體的形式,刻畫出偉大作家復雜而悲劇性的內心。

        謝有順《嶺南觀鳥記》

        以觀鳥起始,以悟道作結,表層的“觀鳥”和內里的“悟文”彼此感應、相互支撐。其中涉獵嶺南鳥類數十種,自然人文景觀多處,所引古詩名句亦難計數,故可稱為一篇微觀的小百科和博物志。

        詩歌獎

        向以鮮《蝸牛》

        詩的大小不在于物事的形態,而在于所抵達的精神疆域。《蝸牛》里的小動物、小場景、小情致,看似不起眼,詩人卻鐘情于其“小”,慢條斯理、不動聲色地深入內部,發現生命的奇譎與不為人知的秘密。

        馬累《在黃河邊》

        作者固守在黃河邊的原鄉,尋找自然與生命“秘密的尺規”,重構鄉村的“清風與明月”,以遼闊的視野梳理“千秋萬代的接力”的精神走向。

        非虛構作品獎

        黃傳會《一飛,再飛》

        昵稱“胖五”的長征五號猶如一個可愛的孩子,領受過疼愛呵護,也遭遇過艱難挫折,但依然踏著生命的節拍,在工匠精神、科學家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鑄就的精神懷抱里茁壯成長。作品簡練而真摯地展現了中國運載火箭從無到有、升級換代的創新史和我國火箭研發群體的英雄史。

        徐劍《愛心媽媽》

        面對雪域高原兒童福利院里“未生娘”們飽含樂觀、責任和大愛的崇高境界,對西藏情有獨鐘的作家以同樣的愛心和一如既往的熾熱情懷,突破慣性模式,開拓題材空間,不斷探索報告文學敘述的可能性與豐厚性。

        新人獎

        焦典(短篇小說《北師大東門麥當勞買不到桃桃烏冰激凌》《長河夜渡》)

        兩篇小說,筆法不像一人所為,但也并非不可對讀——適度的城市句法、適當的古典話術、適量的民間方音,以及適力推拉的人物景物,將隱藏的心神轉換為廣角化的自由語感,于是遠近、內外、代際、城鄉構成了奇特而互涉的文本效應。

        朱婧(短篇小說《吃東西的女人》)

        小說《吃東西的女人》由就餐切入一個女性的日常生活,從其與不同對象吃飯之際引發的問題、感受與聯想,映襯人情冷暖與人生況味,并在人們習焉不察的場景中重新審視當代女性的客觀境遇。

        翻譯貢獻獎

        許金龍

        《人民文學》日文版《燈火》雜志創刊以來,許金龍先生一直擔任譯審,在具體而微、字斟句酌的翻譯實踐中,體現出當代跨語際學者的高度與胸襟,為《燈火》雜志順利出版至今作出了巨大貢獻。

        據介紹,人民文學獎是《人民文學》的年度獎,每年頒發一次,評選范圍為該年度在《人民文學》雜志上刊發的優秀作品,以及該年度為《人民文學》中文版和外文版作出巨大貢獻的作家與專家。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少妇性l交大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