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在河南圓滿落幕,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熱潮將在中原大地長久涌動、奔騰向前,技能文化、工匠精神將在中原大地傳承弘揚、煥發新彩。記者從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賽后新聞發布會獲悉,河南將以此次大賽為契機,聚焦“兩高四著力”,以深入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為牽引,以新質生產力和民生領域需求為方向,以高質量推進“技能河南”建設為抓手,著重加強培訓模式、評價機制、激勵舉措等多方面的創新,持續提升技能培訓服務產業、促進就業的能力,從而打造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技能豫軍”,助力河南在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實施“四大行動” 扎實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
實施“技能提升”行動。圍繞重點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建設,大力開展汽車制造、醫藥、電氣等領域的技能培訓;實施數字人才技能提升行動和“人工智能+高質量就業”系列培訓計劃,打造“數字工匠”人力資源品牌;實施農民工技能提升行動,提升農民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能力。
實施“技能強企”行動。發揮企業主體培養技能人才主體作用,建設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促進職工增技、技能增收、企業增效。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就業推薦”的培訓模式,以訂單、定制、定向、項目化培訓等方式加強技能人才培養。
實施“技能激勵”行動。落實“高質量開展技能人才評價——鄭州倡議”,從培養、評價、激勵、就業、增收等全鏈條入手,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探索建立以需求匹配度、培訓合格率、等級提升率、就業創業率、薪資增長率“一度四率”為主要指標的培訓評估體系。從而完善體現技能水平和工作業績的薪酬分配制度和津貼制度,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實施“技能合作”行動。深化技能培訓省際合作,落實《“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河南倡議》,加快推進先進制造、數字經濟、低空經濟、養老服務等重點領域技能生態鏈建設,以實際行動助力技能強國建設。
深化產教融合 校企共育高素質技能人才
建設省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7+28+N”重點產業鏈群發展,建設一批實體化運行、產教供需對接的產教融合共同體,從而促進產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務高效對接。
創新產教融合模式。優化技工院校的學院布局、專業設置、培訓模式的動態調整機制,按照“一校一案”,搭建產教融合育人特色平臺,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特色行業學院等新型學院。
強化企業主體作用。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技工教育、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等級評價等方面改革,參與技工院校的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從而促進企業需求融入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環節。
堅持“轉化”為要 務實打造科學規范的競賽體系
將競賽標準轉化為技工教育改革的“催化劑”,把世賽國賽技術規程、訓練方法融入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推動競賽標準與教學標準、競賽場地與教學場地、競賽實訓方式與教學實訓方式等方面的有效銜接。
將競賽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助推器”。依托世賽、國賽集訓等平臺,讓競賽工作中的工藝、設備、技術創新,落地轉化為可復制可推廣的產業新技術,帶動企業工藝升級、效率提升、效益增加。
將競賽熱潮轉化為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大力宣傳獲獎選手的光榮事跡和拼搏精神,將隱身在車間、工地、后臺的技能搬到聚光燈下,讓“技術能手”成為“學習榜樣”,讓“拿到技能大賽獎牌”成為“網絡熱搜”,讓“有技能、好就業,長技能、就好業,高技能、就業好”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貫通發展通道 優化高技能人才成長環境
完善技能人才管理制度。積極落實市場主體評價自主權,引導鼓勵行業企業將評價標準與行業產業需求深度融合、評價結果與技能人才發展直接掛鉤,讓“提技能、強本領、勤實踐、解難題”成為技能人才的自覺追求。
完善技能人才政策支持體系。健全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支持體系和技能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支持企業引進掌握“卡脖子”“零突破”等關鍵核心領域技術的“高精尖缺特”技能人才和世賽、國賽獲獎選手,促進技能人才合理流動,提高技能人才配置效率。
拓寬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統籌規劃職業技能等級、專業技術職稱、職業資格認定等制度,推行“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暢通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推動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與專技職稱銜接對應、技能證書與學歷證書比照互認。支持世賽、國賽的獲獎選手及指導教練破格晉升正高級或副高級職稱,推動高技能人才加入高水平科研團隊,有效提升技能人才的職業認同感和獲得感,從而激勵一大批技能人才扎根一線、苦練技能、成長成才,為產業發展、企業所需、民生所盼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能力量。
記者 李娜 楊麗萍 劉盼盼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