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數智賦能糧農合作,創新驅動區域發展”為主題,設置3萬平方米展覽展示區域,重開展四項活動,真正實現“河南農業走出去”與“東盟資源引進來”的雙向奔赴……10月12日至14日,由河南省政府與中國-東盟中心共同主辦的2025中國(河南)——東盟糧農合作發展大會暨第四屆 “一帶一路”(河南)國際農業合作博覽會,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作為首屆東盟糧農合作大會的承辦方和舉辦地,首屆大會成效幾何?本屆大會緣何再次花落鄭州?9月16日上午,河南省政府在北京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就東盟糧農合作發展成效和本屆大會有關情況進行介紹。
首屆大會成效顯著
據悉,2024年恰逢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鄭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東盟中心聯合舉辦了2024河南(鄭州)—東盟糧農合作大會,取得了明顯成效。
——有力服務了雙方糧農領域的務實合作。大會成功邀請東盟10國100余位嘉賓參會,促成東盟與河南企業16組33家現場簽約,簽約金額逾百億元。為促進簽約項目落地,今年上半年,組織鄭州市相關龍頭企業圍繞農產品供應鏈協作、國際貿易合作等話題深入探討,尋求合作新機遇,推動優質項目“引進來,走出去”。金星啤酒、好想你等一批知名龍頭企業進一步擴展泰國、柬埔寨等東盟國家市場,有效提升河南農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有效搭建了雙方長期合作的交流機制。為持續拓展大會成果,今年3月5日,鄭州市政府組團出訪柬埔寨、泰國,鄭州農發集團組織50家龍頭企業共同赴柬推動豫柬糧食產業合作,3月17日,在河南(鄭州)—柬埔寨經貿文旅交流會上,鄭州農發集團與柬埔寨發展理事會就合作正式簽署備忘錄。同時,在中國—東盟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謀劃建設“東盟產品展銷中心”和“中國東盟智慧農業示范中心”,展示中國與東盟國家交流合作成果、東盟國家特色產品和文化,智慧農業最新成果等。
——有力推動了“一帶一路”戰略合作落地。通過舉辦大會及落實大會成果的一系列舉措,深化了與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在糧食安全、農業技術、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務實合作。鄭州農發集團成功達成柬埔寨腰果、胡椒、榴蓮等特色農產品直飛河南,建立馬來西亞、泰國進口榴蓮,俄羅斯葵花籽油、冷鏈等其他“一帶一路”及重點國家的農產品貿易渠道,同時,積極布局南美市場,初步構建了多元化的國際農產品貿易網絡,拓展了全面開放新格局。
農業領域優勢突出
作為農業大省河南省的省會城市及首屆東盟糧農合作大會的承辦方和舉辦地,鄭州市在農業領域優勢突出。
農產品貿易優勢明顯。鄭州地處嵩山東麓、黃河之濱,居中華腹地,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率先建成米字型高鐵網,2小時連通周邊省會城市,4至6小時通達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主要經濟區。首創“中歐班列+TIR國際公路運輸”多式聯運新模式,成功開行越南、泰國進口水果冷鏈專列和農產品出口冷鏈專列。空中交通方面,機場北貨運區投入運營,航空客貨運保障能力持續提升,躋身全球貨運機場40強。海上交通方面,陸海聯動、鐵海直運模式在鄭落地,進出口貨物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為國內外農資、農產品、信息、人員等要素的流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業產業基礎堅實。作為省會城市,鄭州市集聚了全省優秀的科研院所、人才、農業龍頭企業等,在產學研一體化方面搭建堅實基礎。以農業芯片的“種子”為例,全市有107家種子企業,2024年種子銷售額48億元,占全省的34.5%,豫玉種業、秋樂種業躋身全國銷售20強。另外,借助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鄭州市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近千億元,“三全”“思念”“好想你”“白象”“蜜雪冰城”“千味央廚”等農業品牌產品遠銷海內外。
鄉村發展支撐有力。鄭州大力推進農業農村領域改革創新,率先與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簽署“一谷三區”共建協議,以片區化建設理念,探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模式。在智慧農業建設上,加快推動“三農”工作融入黨建引領網格化平臺,構建“1+5+N”的融合格局,“藍天衛士”、“農機云”等“三農”數據實現一鍵調度,“鄭慧農”AI數字人上線運行,穩步推進都市型現代農業強市建設。
記者 李莉 趙冬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