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9.11鄭州晚報民生周刊

        2025-09-1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市氣象臺預報今天鄭州將有暴雨、大暴雨

        主要強降水時段在11日11時至12日2時

        來自市氣象臺的消息,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邊緣暖濕氣流和低渦切變線共同影響,10日夜里至11日,我市有大范圍降水過程,11日我市有暴雨、大暴雨,主要強降水時段在11日11時至12日2時。過程累計降水量80~120毫米,局部140~160毫米。以穩定性降水為主,持續時間長,間有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雨強30毫米左右。需密切關注屬地氣象部門發布的最新預報信息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防御建議:

        1.近期我市降水偏多,強降水落區與前期降水重疊度高,致災風險大。需密切關注屬地氣象部門發布的最新預報信息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2.此輪降水過程累計雨量大,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及城市內澇的氣象風險較高,需做好應急防范工作。

        3.降雨時易導致低能見度、道路積水、路面濕滑,交通通行氣象風險較高,出行需注意交通安全,適時關閉相關區域,停止營業,組織人員避險。

        4.做好學校、幼兒園暴雨防范工作,保障在校學生安全,視情況采取停課措施;相關單位可暫停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各社會單位可視情況安排錯峰上下班。

        5.此次降水過程與前期土壤偏濕地塊疊加,將導致我市農田漬澇災害風險達到中度以上,其中,中北部部分地區為高風險。需加強田間管理,及時疏通溝渠、排出積水,避免漬澇傷根。此外,11日,有6~7級陣風,局地玉米有倒伏風險,需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記者 張華



        “三防”并舉,854名城管值守積水風險點

        面對即將到來的大范圍暴雨天氣,鄭州市城管局迅速響應,第一時間組織召開新一輪降雨防汛工作部署會議,延續“技防、人防、物防”三防并舉,目前200余處積水風險點位,854名值守人員已就位。

        全市城管系統防汛應急搶險隊伍已全面進入待命狀態,對200余處風險點位854名值守人員全部按統一編號定崗定人定責,形成專業搶險力量分片駐守重點區域,同時還組建了包括市政、綠化、供水、燃氣等81支、共計4625人的防汛應急搶險專業隊伍,隨時應對突發應急事項。防汛物資儲備已完成再清點、再補充,72臺移動泵車、268輛防汛搶險車輛、2713臺發電機以及橡皮舟、照明設備等各類物資全部檢修調試到位,鏟車、鉤機、石料、大沙等搶險物資已預置到立交橋下、下穿隧道、低洼路段等風險點位,為快速排澇、搶險救災夯實物資基礎。

        嚴格執行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依托數字城管平臺、城市內澇監測預報預警系統等技防手段,對城區415處重點部位雨情、水情實時獲取、自動預警,實現科學指揮精準調度,構建城區“一圖監測、一屏調度”防汛格局。同時,開展防汛隱患再排查再整治,并加密金水河、東風渠、熊耳河等河道巡查,勸導市民遠離河道。截至目前,已累計疏挖排水管網約1700公里,疏挖窨井18.5萬座次,疏浚明溝37條57公里。

        記者 谷長樂


        鄭州發布主城區內澇氣象風險預警

        市城管局、市氣象局經會商研判,昨日16時發布城市內澇預警,提醒市民做好防范。

        氣象高風險區域:本次降水過程鄭州全域為暴雨到大暴雨,主城區全域均為城市內澇氣象高風險區域。

        氣象高風險時段:本次降水過程主要強降水時段在11日11時至12日2時,11日下午到夜里為主城區城市內澇氣象高風險時段。

        易積水位置提醒:

        強降水時段主城區涵洞、下穿隧道、地勢低洼處、地下通道、地下商場、地下車庫等發生內澇風險較高,請盡量避開。

        建議提前繞行京廣路九冶路、京廣路隴海路、河醫片區、西三環沿線、航海路沿線、南水北調沿線、中州大道沿線及各隧道橋涵等易積水路段和區域。

        避險提示:1.避開落地廣告牌、變壓器、電線桿等危險區域,防范觸電及墜物風險;2.遠離建筑工地臨時圍墻、圍擋和不牢固的臨時建筑物,防止倒塌傷人;3.切勿貿然涉水,警惕井蓋、下水道、排污井等隱患,如發現路面出現漩渦,請立即繞行;4.駕車時盡量避免涉水行駛,途經漫水路、漫水橋須提前觀察,水情不明或水流過急時不可強行通過。注意隧道、涵洞等低洼地段積水情況,堅決做到不涉險、不冒險;5.騎行時盡量避開有積水的路面,防止水下有坑或障礙物。水情不明時,切勿盲目涉水;6.建議社會公眾減少不必要的外出,確保人身安全。

        記者 張華


        鄭州啟動水旱災害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昨日13時,鄭州市氣象臺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按照《鄭州市水利局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預案》有關規定,經會商研判,鄭州市水利局昨日14時啟動水旱災害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為應對本輪強降雨,鄭州市9月8日開始調度河王、唐崗等水庫降低水位,預騰庫容,做好攔蓄準備;9月10日開始,按照先下游、后上游的順序,已安排分批次調度城區河道閘壩塌壩運行;10日18時30分所有河道塌壩完畢;西流湖、龍子湖、象湖降低水位運行,提前騰出行洪蓄洪空間,最大限度支持城區澇水排放。

        鄭州市水利局提醒,降雨期間,請市民遠離河道,確保自身安全。

        記者 李宇航


        公交地鐵全力保障汛期運營安全

        為應對強降水,鄭州市交通運輸局召開全市交通運輸行業防汛工作視頻調度會,組織本輪降雨應對會商,安排部署行業防汛工作,全力保障公路暢通和市民出行安全。

        國省干線公路方面

        鄭州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已組織應急搶險隊伍22支、值守人員836人,排澇車、流動排水設備、裝載機、小型挖掘機、拖泵等設備251臺,全面強化國省干線路網保障。通過完善“風險隱患一張圖”,重點加強對12處積水點、14個下穿隧道、易滑坡路段及G310水毀路段等重點部位的監測管控。嚴格執行“一處一策”閉環管理,實現一般隱患100%整改到位。同時確保發電機、抽水泵車等應急物資儲備充足,保證關鍵時刻“拿得出、用得上”。

        城市公共交通方面

        鄭州市城市公共交通事業發展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出租車運營監測,并通過11800余臺巡游出租車LED頂燈循環播放安全提示,每兩小時通過車載終端發布預警信息。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根據汛情及時調整公交及軌道交通運營方案。

        鄭州公交集團組建8支應急搶險隊伍共200余人,在全市100余處場站和調度點配備防汛沙袋、救生衣等應急物資20000余件。全面開展車輛設備、防汛設施及站臺隱患排查,加強駕駛員安全教育培訓,嚴格落實“五個到位”要求,全力保障汛期運營安全。

        鄭州地鐵在279個關鍵點位部署約2800人的防汛處置力量,將全線網劃分為5個應急區域,每個區域配置不少于60人的應急救援隊伍。全線開展防汛隱患專項檢查,重點排查車站、段場等區域,備足防汛物資,嚴格執行“一點一措施”和值班值守制度。

        長途客運方面

        鄭州交運集團配備抽水泵6臺、應急發電機2臺及防汛沙袋等應急物資2000余件,組織應急保障人員800余人。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并通過車站廣播及時發布班次信息,加強內部管理和應急響應,確保突發情況及時處置。

        記者 張倩 


        “兩河一渠”行洪排澇 勿在河道周邊逗留戲水

        9月9日下午,鄭州市城管局城區河道事務中心組織召開應對新一輪強降雨安排部署會,傳達省、市關于對本輪強降雨的工作要求。

        面對即將到來的強降雨天氣,該中心提前預置防汛物資與設備,在各重點河段、閘壩及易積水點預置沙袋、抽水泵、應急照明、救生設備等物資,保障應急搶險需要;搶險隊伍全員備勤,機械裝備提前部署到位,隨時應對突發情況。

        為確保行洪暢通,該中心組織專業人員對轄區“兩河一渠”全線開展拉網式排查,重點檢查堤防、護岸、涵閘、排水口等關鍵部位及時發現并處置隱患。同時,根據降雨預報和上游來水情況,自9月10日13時起對轄區“兩河一渠”17座閘壩實施塌壩預泄,降低河道水位,增強調蓄能力,最大限度提升行洪安全空間。

        該中心將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持續監測水情、工情、險情。此外,自9月10日21時起,該中心將對轄區“兩河一渠”沿線濱河公園步道、親水平臺等易淹區域實施臨時封閉管理,設置警示標志,安排專人值守巡邏,勸阻群眾遠離河道,確保安全。

        該中心提醒,“兩河一渠”是主城區行洪排澇的關鍵通道,強降雨期間水位上漲急、水流湍急,存在較大風險,請廣大市民密切關注天氣和汛情預警信息,強降雨期間盡量避免外出,切勿在河道周邊逗留、圍觀、戲水,確保自身安全。

        記者 汪永森


        積水區冒氣泡、散發臭雞蛋味 請立即遠離

        9月10日傍晚,從鄭州華潤燃氣傳出消息,面對即將到來的強降雨,鄭州華潤燃氣“潤燃牛師傅服務隊”啟動應急防汛響應,同時提醒廣大市民,如您在水淹區域發現冒氣泡或聞到臭雞蛋味,請立即遠離,并在安全區域撥打鄭州華潤燃氣24小時服務熱線95777。

        為應對此次暴雨預警,鄭州華潤燃氣“潤燃牛師傅服務隊”通知相關單位,針對庭院老舊管網更新改造工程,已鋪設管道的做好管道末端封堵或抬高措施,避免雨水灌入管道;對于已開挖溝槽,具備鋪管條件的,合理調配施工力量,盡快完成鋪管、回填;同時和各區土方管理及開挖單位加強對接,提醒可能出現的雨水影響,盡量以修整現有老溝槽盡快完成鋪管、回填為主,合理控制新溝槽開挖。

        鄭州華潤燃氣“潤燃牛師傅服務隊”提醒廣大市民,雨天出行請注意腳下安全,遠離施工作業溝槽、坑洼等區域,若您在水淹區域發現冒氣泡或聞到臭雞蛋味,請立即遠離,并在安全區域撥打鄭州華潤燃氣24小時服務熱線95777。

        記者 張華


        花粉過敏季 哪些植物讓你不舒服,來了解下

        市民張女士周末與朋友去伏羲山玩了一天,過敏性鼻炎發作,不停打噴嚏。進入9月,正值季節轉換之際,每當風兒輕輕吹過,一些市民像張女士一樣察覺到鼻子些許不適,反映出惱人的花粉過敏季節已悄然來臨。

        根據中國天氣網發布的全國春季花粉預報地圖,河南已經進入秋季花粉過敏季節。一些易過敏人群又到了“瑟瑟發抖”的時節,哪些植物會引起花粉過敏?秋游時應如何做好防護?

        哪些植物易引起花粉過敏?

        據氣象部門介紹,立秋之后,致敏花粉種類和數量逐漸增加。與春季花粉多是顆粒較大的樹木花粉不同,秋季花粉大多來源于野生草本植物,屬于風媒花粉,顆粒小且干燥,易飄浮在空中,讓人防不勝防。所以說,春季花粉濃度雖然高于秋季,但秋季花粉的致敏性更強。相較于往年,今年前一階段氣溫偏高、雨水充沛,溫暖濕潤的環境就像給植物開了“加速鍵”,讓它們長得更旺、開花更早,導致花粉提前“放飛自我”。

        那么,哪些草本植物的花粉易引起過敏呢?市公園廣場事務中心園林科工作人員王炎告訴記者,秋季易引發過敏的主要是雜草類的花粉,常見的有葎草(又稱拉拉秧)、豚草、狗尾草、藜科植物(如灰灰菜)、蒿屬植物(如艾蒿、大籽蒿、黃花蒿)等,常常是多種花粉混雜飄散在空氣中。

        其中,蒿屬植物是秋季花粉過敏的主要“元兇”,比如艾蒿、大籽蒿、黃花蒿等多個物種致敏性較強,這些花粉體積小又輕,可在空氣中長距離傳播。與色彩艷麗的觀賞花卉不同,秋季的這些致敏植物多生長在城市閑置空地、道路兩側,以及公園角落等地,其花粉以不顯眼的方式飄散在空氣中,致敏性極強,少量接觸就可能導致嚴重過敏反應(如哮喘、過敏性結膜炎)。

        各類花卉通常不會引起過敏,不必談花色變

        眼下的鄭州,秋高氣爽,瓜果飄香,各個公園樹木蔥蘢,石榴、海棠果、桃子等綴滿枝頭,令賞花人目不暇接,經歷了一個夏天的避暑,人們紛紛走進公園廣場秋游,鄭州植物園、西流湖公園、碧沙崗公園、人民公園、綠蔭公園、北龍湖濕地公園等都是人流如織。在公園賞花會引起花粉過敏嗎?

        園林專家稱各類花卉通常不會引起過敏,不必談花色變。

        “花粉是高等植物的雄性生殖細胞,是植物繁衍生息的自然現象,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據鄭州市園林局規劃建設管理處處長仝群喜介紹,秋季易引起過敏的蒲公英、蘆葦、狗尾草、蒿草等草本植物,大多分布在郊野公園,市屬公園鮮有種植。“特定人群可能會對特定植物的花粉過敏,但鄭州建成區沒有種植能引起所有人過敏的植物,請大家放心。”仝群喜說,為遏制花粉飄散量,公園廣場還常采用修剪花枝、灑水噴淋、地面濕化等措施,并逐步做好重點地區易致敏樹種的更新替換。

        提高自身抵抗力 做好防護和脫敏

        近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過敏反應科門診患者明顯增多。醫生提醒市民,導致過敏的原因很多,如果出現陣發性噴嚏,大量清水樣涕,鼻塞、鼻癢且常伴揉鼻動作,或眼癢難忍、球結膜充血、流淚、眼瞼水腫,且持續數周,在戶外時加重,需要警惕秋季花粉過敏。

        如何預防花粉過敏?專家建議,做好防護和脫敏,可有效“降敏”,安享秋日美好。

        躲。遠離過敏原是關鍵。花粉傳播依賴特定氣象條件,空氣干燥、晴朗有風的天氣有利于花粉傳播。公眾要多關注花粉濃度及天氣變化,盡量避開花粉濃度較高的10點~17點時段外出。

        防。過敏人群外出時佩戴密封性好的鼻腔過濾器、護目鏡、面紗、長袖衣服等,減少接觸花粉的機會。回家后及時更換衣物,清洗面部等皮膚裸露部位,并用生理鹽水清潔鼻腔,必要時備抗組胺類的應急藥品。盡量不要在室外晾衣服、床單等,可在家準備一臺空氣過濾器,一定程度上降低花粉濃度。若處于過敏高發區,易過敏人群可提前遵循醫囑服用撲爾敏、氯雷他定等抗過敏藥。

        治。花粉過敏重在脫敏,持續規范用藥不可或缺。目前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很多,但要警惕三無“偏方”,選擇正規醫院和藥房,在專業醫師或藥師指導下規范用藥。

        對付秋季花粉過敏,既要躲開那些“看得見”的花粉,更要通過科學防護讓身體建起“免疫盾牌”。

        中醫認為預防花粉過敏重在扶正祛邪、培養正氣。建議以中藥健脾、益氣、固表兼顧清熱、去風、化濕為法,改善過敏體質。也可常揉按兩鼻翼外側中點的迎香穴、拍合谷、搓肺經(從肩部前側、鎖骨下緣的中府穴,到大拇指尖端的少商穴),同時通過飲食調理、運動鍛煉、情志調節等,增強身體抗病能力。

        不慎患上花粉過敏怎么辦?

        如不慎發生花粉過敏,也不必過于緊張,過敏反應較輕時,脫離過敏原環境可較快恢復,同時保持平和的心態,通過深呼吸、瑜伽或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有助于減輕身體對過敏原的反應。

        河南省人民醫院過敏反應科醫生提醒市民,有些秋季過敏不是“忍一忍”就能過去的,面對過敏癥狀,應當早識別、早干預,避免病情加重。對于過敏癥狀較重的,一定要及時就醫。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及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堅果、綠葉蔬菜等,增強身體抗過敏能力,平安度過過敏季。

        本報記者 裴其娟 馬健


        “發現鄭青春·我和鄭州有個約會” 一同開啟探訪之旅

        近日,“發現鄭青春·我和鄭州有個約會”網絡主題傳播活動啟動儀式在中鐵·泰和里商業街區成功舉行。本次活動由鄭州市委網信辦主辦,二七區委宣傳部、網易河南承辦,旨在通過青年視角講述鄭州故事、傳播城市形象,進一步推動鄭州文旅融合與網絡文化創新發展。

        啟動儀式在非遺舞蹈《炫彩燈舞》中拉開帷幕,緊隨其后的《太白舞劍》、AI創作主題曲《發現鄭青春》MV首發、詩歌朗誦《一封寫給鄭州的情書》等多個環節,融合傳統與現代、科技與人文,多維度呈現鄭州的青春活力與文化底蘊。

        據悉,市委網信辦連續三年舉辦“發現鄭青春”網絡短視頻創作大賽,極大地激發了廣大網民主動發現鄭州之美、宣傳鄭州活力的熱情,網上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短視頻作品。本次活動作為系列子活動,是對“發現鄭青春”品牌影響力的再度深化。市委網信辦在固化“發現鄭青春”傳播品牌的基礎上,正在圍繞唐宋時期和鄭州有關的詩詞名家名作,以及鄭州獨有文化資源《詩經·鄭風》,加快打造“唐詩宋詞里的鄭州高度”和“情歌唱響的地方——與遠古先民一起歌唱”新品牌。

        記者 袁帥


        甲骨文、司母戊鼎、婦好鸮尊……

        “古都天團” 服貿會講述河南故事

         進入4號展廳,目光就被一抹寓意“陽光、生機、希望”明黃色展區所吸引,四位身著漢服的娉婷女子用古箏、二胡、細腰鼓、拍板等樂器演繹著“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歡迎場面。

        本屆服貿會河南省主題形象展區以“字啟中原 豫行天下”為主題,近30家企業用鮮明河南特色的文創產品娓娓道來一段從商文化到大唐盛世再到造極于宋,文明演進的“河南故事”,歷史的碎片凝結成一個杯子、一條絲巾、一個擺件,成為深受來賓青睞的“河南禮物”。

        當音樂響起,四名演奏者仿佛從背景《合樂圖》中走了出來,驚艷的方式迅速吸引了參會參展嘉賓的目光。

        從“一片甲骨驚天下,商都文明煥新生”板塊出發,甲骨文、司母戊鼎、婦好鸮尊等商文明代表如歷史之河緩緩流淌;到“河洛神都,牡丹花城”板塊,唐三彩吉祥馬、唐三彩如意駝、河洛泥塑、牡丹畫、非遺香包等文創,娓娓道來著底蘊深厚的河洛文化和盛世大唐的萬般氣象;當腳步移至“一城宋韻,東京夢華”板塊,巧借“荷”“蟹”“瓶” 諧音傳遞和諧盛世的和諧中國瓶,再現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的浪漫天青色汝窯折肩瓶,詮釋“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愿景的絲綢之路絞胎瓷瓶、汴繡展品、銅板字畫,宋代美學如同“長短句”,令人流連忘返。

        最引流的當屬互動交流區,甲骨文摹刻技藝非遺傳承人韓書清與女兒韓笑的“甲骨文父女”組合現場展示了甲骨文摹刻技藝,讓觀眾沉浸式體驗古人造字的智慧,“河南是商文明的發源地,歡迎大家回老家河南。”韓書清的邀約迅速得到了北京姑娘王琳的回應,“雖然只是一件文創產品,卻成功激起了我想去河南這片古老土地上走走的興趣,這就是文化的魅力!”

        而在“指尖上的河南”互動體驗區,來自開封朱仙鎮的木版年畫一經亮相,便成為排隊打卡熱門項目,人們挑選著自己的屬相年畫體驗刷印,在展臺上,一幅“鄭州年畫,商都門神”——武丁、天乙年畫引起記者注意,前來參展的李力告訴記者:“每個地市都有自己的年畫,我們也正在搜集鄭州、洛陽、開封、洛陽四大古都自己的年畫,將來出去展覽,‘四大古都’的年畫天團也將組團出戰。”

        步行至推介洽談區,“一帶一路”中原文化歐洲行、2025“歡樂春節”匈牙利唐人街新春廟會、中華傳統文化雜技藝術“走出去”、文創《文化中國禮》展演等項目盡顯河南對外文化貿易“千帆競秀”的“出海”場景;AIGC數字人伴讀、《河南故事》系列數字圖書等新成果書寫著中原文化產品與服務“出海”的生動注腳。

        當LED大屏上商城鄭州、神都洛陽、東京開封澎湃而出,千言萬語都化作了一句話“老家河南,歡迎你!”

        記者 王戰龍 北京報道 


        省科技館全國科普月系列活動即將開啟

        七大主題 帶你“觸摸”未來

        9月10日,記者從省科技館獲悉,河南省科技館全國科普月系列活動即將啟動,屆時將有七大主題活動輪番登場。

        活動一:科學之夜。省科技館重磅推出“科學之夜”,屆時將云集全省優質科普資源,打造“科普大課堂”。在這里,市民朋友可以挑戰“科技運動會”,體驗能量轉換的奇妙;玩轉“科學區塊鏈”,解鎖多學科實驗;傾聽“科學帳篷故事會”,邊聽故事邊增長知識;趣逛“科學市集”,多角度體驗互動實驗攤位;體驗“親子科學劇本殺”,與父母來一場劇本穿越;欣賞“科普展教活動成果展”,感受科普和藝術的魅力。

        活動二:開學第一課。這不僅是一次與科學榜樣零距離對話的珍貴機會,更是一場激發思維、動手實踐的探索之旅。屆時將有科學榜樣親臨現場,分享個人科學夢想與成長故事,與學生互動交流,更有動手實踐環節,同學們有機會組隊挑戰凈水裝置制作與展示、走進象湖濕地觀察植物并制作標本,解鎖自然奧秘。

        活動三:天文觀測科學營。活動由國家天文臺專家領航,帶同學們白天追日、夜晚觀月,親手組裝望遠鏡,解密星空奧秘。

        活動四:象湖科學講堂。作為省科技館深耕的科普品牌項目,象湖科學講堂至今已成功舉辦40余期,涵蓋天文、地理、醫療、化學、人工智能等多元領域。全國科普月期間,省科技館將繼續邀請業界大咖蒞臨開講。

        活動五:展廳特色活動。在全國科普月期間,省科技館化身“科學冒險島”,將陸續推出涵蓋巡場講解、趣味教育活動、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的展廳特色活動。在這里,市民朋友不僅可以聆聽科技輔導員深入淺出的講解,觀賞精彩炫酷的科學表演秀,親身體驗利用先進裝置模擬自然與科技現象的互動展項。

        活動六:同上一堂科學課。不同的教室,相同的資源。在往年的“同上一堂科學課”活動中,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足不出校就能一同觀看引人入勝的院士講座和精彩紛呈的科學表演。在今年全國科普月期間,“同上一堂科學課”將繼續在全國各地同步開展。作為科普教育的創新載體,該活動將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將優質科普資源輸送至全國各地中小學。

        活動七:科普大篷車豫鄂皖聯合行動。在全國科普月來臨之際,河南省科技館聯合湖北省科技館和安徽省科技館共同啟動了“豫鄂皖大別山區科普大篷車聯合行動”,旨在推動跨區域科普資源的共建共享。三省聯動,精彩紛呈,參與者不僅能體驗車載展品、觀賞無人機與機器狗的炫酷表演,還能參與科學實驗秀、理化實驗室等活動。

        者 魏瀅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少妇性l交大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