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辛苦了……”9月10日,當清晨的陽光輕輕灑進西胡垌社區兒童服務站的窗戶,屋內早已飄起淡淡的彩鉛香——一場以“感念師恩”為主題的教師節特別活動,正伴著孩子們清脆的笑聲悄然開啟。
“大家知道嗎?早在漢代,人們就會通過祭孔儀式表達對老師的尊敬……”活動一開始,授課老師指尖輕點PPT,屏幕上瞬間跳出古代學子躬身行禮的插畫,孩子們的小腦袋立刻湊到一起,亮晶晶的眼睛緊緊盯著畫面,連攥著畫筆的小手都不自覺放輕了力道。從唐代表彰“師德楷模”的典故,到1985年新中國正式設立教師節的歷史瞬間,一個個故事像小種子,悄悄在孩子們心里種下“尊師重教”的認知,偶爾有人舉手追問:“老師,那現在我們能為老師做些什么呀?”,稚嫩的聲音里滿是期待。
隨著講解結束,彩色畫筆、空白線稿整齊擺上桌面,活動瞬間切換到“創作模式”。有的孩子握著紅色彩鉛,仔細給畫里的康乃馨涂滿顏色,嘴角還念叨著“我的宋老師最喜歡紅色了”;有的趴在桌上,一筆一畫給賀卡邊框描金邊,小眉頭微微皺著,生怕出一點差錯;還有人偷偷在畫紙角落寫下“謝謝小米老師”,字跡歪歪扭扭,卻藏著最真摯的心意。
“等下我要把這幅畫送給班主任!”活動尾聲,孩子們舉著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臉上滿是驕傲。授課老師笑著幫他們把畫作裝進信封,輕聲叮囑:“記得把想對你老師說的話,當面講給她聽哦。”
授課老師也在活動后表示,這場沒有華麗舞臺的社區活動,實則是一次生動的“德育課堂”。當孩子們帶著畫作奔向學校時,他們遞出的不僅是一張賀卡,更是對教師職業的認可、對知識傳承的敬畏。
“社區是兒童成長的重要陣地,尊師重教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根脈。”二七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始終鼓勵社區開展這類貼近童心的教育活動,就是希望能從細微處入手,讓孩子們在實踐中理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意義,把感恩之心、敬師之情融入成長點滴。”
記者 陶然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