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當天,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的“鄭州有戲·流動的藝術”沉浸式文藝演出首秀在阜民里溫情上演,30場輕量化藝術快閃演出圍繞“文化自信、都市奮斗、時尚活力、市井煙火”等8大主題,將帶領市民在城市街角邂逅戲曲藝術的魅力;9月26日,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張艷萍領銜主演的豫劇《復活》,將為觀眾呈現豫劇與大文豪托爾斯泰碰撞出的藝術火花……在古老而現代的鄭州,如果說戲曲是廣大市民生活中不容忽視的文化底色,戲曲院團就是其中重要的“生力軍”。
為民唱戲 風雨無阻
今年3月,一條“河南豫劇團在風雪中演出5小時”的短視頻刷屏網絡,而這對經常參加舞臺藝術送基層的鄭州市戲劇藝術保護傳承發展中心演職員來說,再正常不過。
“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創作、演出優秀豫劇、曲劇節目,普及推廣戲劇藝術;同時要對豫劇、曲劇進行藝術研究,保護傳承這些劇種,培養戲劇藝術創作、表演人才;承擔豫劇、曲劇等文化惠民演出任務,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走進鄭州市戲劇藝術保護傳承發展中心,鑼鼓聲伴隨著各色唱腔此起彼伏,中心主任張艷萍邊觀察著演員的唱念做打,邊回答觀眾關心的問題。
“目前我們正在創作提高小劇場豫劇《復活》、歷史舞臺劇《杜甫·大河之子》,整理加工、提升《桃花庵》《大祭樁》等8臺優秀傳統劇目。”張艷萍介紹,其中《杜甫·大河之子》《大祭樁》參加河南省第十六屆戲劇展演,擴大了在全省戲曲院團中的影響力;《復活》在北京參加第一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榮獲優秀劇目獎,展示了河南豫劇的新風貌。而曲劇經典劇目《卷席筒》可謂久演不衰,張娜主演的《白兔記》在河南省戲劇大賽、黃河戲劇節都獲得大獎;張娜、吳慧霞等還圓滿完成了央視《2024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河南文化旅游產品(山東)推介周,鄭州文旅赴紐約、費城、里士滿等專場推介演出。
與精品創作同等重要的是惠民演出。2024年,中心承擔市“舞臺藝術送基層”演出240場,覆蓋社區、企業、重點商圈、學校、特色街區、公園等百余個點位,演出所到之處均受到市民群眾的熱烈歡迎。今年5月,由鄭州市戲劇藝術保護傳承發展中心傾力打造的經典豫劇《琵琶記》,作為2025年度“舞臺藝術送基層”的開幕大戲,讓市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免費欣賞高水準藝術盛宴,為“戲曲鄭州”“文藝鄭州”建設注入新動能。
“敬畏熱愛”堅守戲曲一線
“戲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又有著鮮活的現實生命。對戲曲工作者而言,它更有著一股神奇的‘魔力’,讓人熱愛、敬畏甚至癡迷。”作為豫劇名家,張艷萍對戲曲的深厚情感代表了絕大部分戲曲工作者的心聲。
午后間隙,青年演員王麗佳獨自來到排練廳,趁大家休息的時間“加練”。家住新密的她,沒有外出演出任務時,總是自覺往返于市區的單位和新密的家之間。“家里人常說,社會上干啥掙工資都比在劇團強,但我就是割舍不下。”王麗佳“無奈”地表示,每每看到觀眾的情緒隨著舞臺上的演員或悲或喜,聽到演出結束后觀眾發自內心的掌聲和認可,對這個行業的敬畏就會更深一層,“戲曲藝術給人們帶來的是精神上的啟迪和思考,是精神上的滋養,我會一直在這個行業堅持下去”。
和王麗佳一樣對戲曲有著深厚感情的還有王東、趙雪夫婦。作為劇團“雙職工”,兩人在鄭州市戲劇藝術保護傳承發展中心工作多年,無論是參與排練還是進基層演出,倆人互相扶持,攜手前行。
據悉,鄭州市戲劇藝術保護傳承發展中心全員大練基本功,樹行業之風:為青年演員袁娜娜復排常派名劇《大祭樁》,舉辦河南省中原文化領軍人才張艷萍文集《拾貝筆記》宣推主題活動,讓更多觀眾關注戲曲藝術發展和人才成長。
“小梅花”蓬勃薪火相傳
專業演出院團穩步發展,戲曲“接班人”的培養也有序推進。記者了解到,作為鄭州市戲劇的品牌活動,“小梅花大賽”挖掘推出了大批優秀少兒戲曲人才,成為全國叫得響的戲曲后備人才基地。不僅賡續著中華民族文化根脈,促進了我市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還見證著文藝鄭州、戲曲鄭州活力迸發的魅力風采。
“2025年鄭州市少兒戲曲小梅花大賽有80余組選手進入復賽,大賽不僅展示了鄭州青少年兒童的精神風貌、審美素養,也進一步提升了青少年兒童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鄭州市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程雙坤介紹,活動激發了青少年兒童對戲曲藝術學習興趣,發掘和培養了一批少兒戲曲人才,至今已有2000余名戲曲小花朵在這方舞臺朵朵綻放,通過戲曲小梅花大賽走向全國,更有無數少年因戲曲浸潤心靈,成為傳統文化的弘揚者、追隨者、守護者。
“當前短視頻興起,網絡化、信息化愈加發達,對傳統戲曲藝術來說,面臨著極大的考驗。”張艷萍坦言,與精神“快餐”不同,戲曲是沉淀下來的文化精髓,作為鄭州唯一一家市級專業戲劇團體,鄭州市戲劇藝術保護傳承發展中心任重道遠,“由中國文聯、中國劇協主辦的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計劃于2027年在鄭州舉辦。申辦成功基于鄭州3000年文明底蘊及豫劇、曲劇等地方劇種的傳統優勢,這也是該獎項創辦以來首次落戶鄭州,希望我們能借助此次梅花獎的承辦,提升鄭州戲曲藝術的創作能力、展現鄭州戲曲的魅力!”
本報記者 左麗慧 李居正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