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辦今天舉行河南省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介紹 “十四五”時期河南省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會上指出,五年來,全省上下有力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和多重壓力考驗,推動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政策舉措落地落實,規劃目標任務總體完成,切實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重任,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實現良好開局。
會上明確,“十四五”這五年,全省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不斷夯實,在全國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愈發凸顯,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主要體現在八個方面:
發展質效穩步提升
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全省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臺階。預計經濟總量達到6.7萬億元左右,培育形成裝備制造、現代食品、新型材料3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即將邁過60%大關,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鐵網,可再生能源裝機歷史性超過火電,累計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2個、居全國首位。
科技創新生態加速優化
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建設整體起勢,“智慧島”雙創載體實現省轄市全覆蓋,鄭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獲批建設,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建成投用,22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成功入列,超短超強激光平臺、智能醫學研究設施啟動建設,世界最大直徑硬巖隧道掘進機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競相突破,技術合同成交額比2020年翻兩番以上。
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新質生產力提速發展,實體經濟根基更加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對高質量發展支撐能力持續提升。比亞迪整車生產基地建成投用,洛陽百萬噸乙烯等引領性工程加快推進,超硬材料、現代農機裝備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成功創建,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突破100萬輛,國產化AI服務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6成,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之一,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比率連續7年優于全國1個百分點以上。
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
鄭州都市圈成功獲批,洛陽、南陽副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所有城市基本實現“零門檻”落戶,魯豫、鄂豫皖等省際毗鄰地區合作取得積極成效,高鐵路網覆蓋50萬以上人口城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預計突破1萬公里,周口港上升為全國內河主要港口,西氣東輸三線、引江濟淮(河南段)等重大工程全面建成,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020年的2.16:1優化至2024年的1.97:1。
改革開放動力顯著增強
深層次改革與高水平開放形成同頻共振的良好局面。“高效辦成一件事”累計服務企業群眾4.2億件(次),國資國企改革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縣域經濟“三項改革”全面落地,民營經濟蓬勃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2.0版建設深入推進,航空港區形成“四港聯動”發展格局,成功舉辦兩屆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雙樞紐”合作模式拓展提升,鄭州國際陸港核心區建成投用,預計中歐(亞)班列累計開行1.7萬列,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擴容至7個,中部便捷水運出海通道加快構建。
綠色低碳轉型提質增效
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走好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上努力奮斗,在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上擔當盡責,加快建設天藍地綠、山美水美的美麗河南。“凈水入黃河”工程、灘區生態綜合整治深入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全線貫通,地表水達到或好于III類水體比例提升至82%以上,黃河干流河南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及干渠水質穩定在Ⅱ類及以上,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可再生能源實現裝機占比超50%、發電量超1000億度兩大突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降低15%、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每年辦好一批民生實事,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穩定在70%以上,累計新增城鎮就業超560萬人,新設立8所本科院校,成功創建中西部唯一的國家中醫類醫學中心,嬰幼兒托位數實現翻兩番,覆蓋市縣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加快建設,殷墟博物館新館等文化新地標建成開放,“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等傳統文化現代表達的河南文旅現象爆火出彩,全省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0億。
重點領域風險有序化解
“十四五”以來,我省持續強化源頭防控、過程把控、應急管控,有效防范化解各種風險隱患,以一域之穩定為全國大局作出貢獻。“黨建+網格+大數據”模式深化運用,糧食、能源等重點領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取得階段性成效,地方債務風險整體可控,本質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記者 侯愛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