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法與靈感碰撞,數據與想象共舞,用文字繪成一幅畫,鄭州科技館正上演一場跨越次元的藝術革命。
自7月開幕以來,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承辦的“AI繪畫的共生探索”主題展迅速成為文化熱點,已吸引近3萬名觀眾踴躍參觀,掀起一股AI藝術熱潮。

一名小朋友參觀“AI繪畫的共生探索”主題展
沉浸式觀展體驗AI魅力
在鄭州科技館(常西湖館),每天有兩個固定的講解時段格外受觀眾期待——上午11點半與下午3點整,這兩個時間段是“AI繪畫的共生探索”主題展講解環節。
步入五樓展廳,人機協同共創的52幅代表作映入眼簾。在講解員娓娓道來的解說中,觀眾沿著長廊慢慢踱步,于第一幅《唐韻洛華賦》中感受錯時空美學,在《蓮臺仙境》看到人類想象力界限的打破,又在《黃土之韻》中的絢麗色彩感受到鄉村振興的活力。
“進入人工智能共創的時代,‘目’不再局限于人類視野,‘言’成為藝術的新書寫方式,本次畫展想要表達的核心理念是通過AI實現‘人機共生’,釋放每個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美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雙聘教授沈陽是國內新媒體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其團隊是本次展覽的重要學術支持力量。
此次畫展突破傳統展覽的靜態局限,鄭州科技館大膽創新,以一系列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被融入AI元素的特色打卡卡片,鏤空的位置定格觀眾觀展的美好瞬間,這些設計精美的卡片也成為觀眾記錄觀展瞬間、分享藝術感悟的獨特載體。
“搗鼓空間”創作專屬AI畫作
鄭州科技館的“搗鼓空間”教室是為此次“AI繪畫的共生探索”作品展配備的互動體驗核心區域,這里有先進多媒體設備,觀眾可充分發揮創意,親手完成AI畫作創作——從主題選擇、參數設定到作品生成,每一步都充滿驚喜與樂趣,創作完成后觀眾還能將作品打印帶走,留存這份獨一無二的藝術記憶。
“大家登錄即夢AI一站式AI創作平臺,輸入自己想要的關鍵詞,就可以生成畫面。”下午2點半,鄭州科技館展教活動部樓層主管邵志偉打開教室里的多媒體大屏,一步步演示操作步驟,他負責此次活動的AI教學,帶領觀眾體驗AI創作的樂趣。
“我非常喜歡哪吒電影,我想創作一幅哪吒和敖丙相關的畫作。”小學生小樹苗在對話框內輸入關鍵詞,點擊生成按鈕后,4幅不同的畫作呈現在屏幕上。“太酷了!是我想象中的畫面。”小樹苗驚嘆道。
“把AI當成人來交流對話”是邵志偉頻繁提到的一句話。“這種AI繪畫形式更像是開辟了創作新賽道,文字、語言都能構建一幅自己想要的畫作,只要能把想法說清楚,AI就能幫你落地把心里的奇思妙想變成看得見的畫面。”邵志偉說。
此外,鄭州科技館同步開展的“鄭好少年”紅領巾講解員活動,一群朝氣蓬勃的小小講解員,用稚嫩卻清晰的聲音,向觀眾細致講述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及AI藝術原理。
此次AI主題畫展將持續至10月7日,不僅是前沿AI藝術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面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生動科普實踐。
本報記者 李娜 劉盼盼/文 馬健/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