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南行知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紅旗渠精神紅色文化研學項目推介會(安陽站)”在安陽·紅旗渠水電站1969景區啟幕。
此次會議恰逢紅旗渠總干渠通水60周年,以“現場推介+沉浸體驗”的形式開展,旨在深度推廣以紅旗渠精神為核心的安陽研學體系,凝聚政產學研各界力量推動紅色文化與研學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紅色研學課程體系,讓“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在沉浸式體驗中實現代際傳承。
推介會上,據林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安陽是紅旗渠精神的發源地,紅旗渠這一“人工天河”不僅是舉世矚目的工程奇跡,更孕育了永不過時的紅旗渠精神,是開展紅色研學的“活教材”和“精神寶庫”。這里的每一處渠段、每一件工具、每一個建設者的故事,都為青少年提供了觸摸歷史溫度、感悟奮斗力量的生動課堂。
河南行知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秦琳表示,紅旗渠精神紅色研學項目突破傳統紅色教育模式,通過“情境還原、任務驅動、實踐探究”等創新形式,將抽象的精神內涵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沉浸式體驗,讓不同年齡段的參與者都能在研學中找到精神共鳴點,真正實現“見物、見人、見精神”的教育目標。
在紅旗渠精神紅色文化研學課程體系正式發布環節,河南行知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課程研發負責人詳細解讀了項目亮點,圍繞紅旗渠精神精心設計的“擎旗征太行”親子線路、“鍛骨鑄天河”小學線路、“紅旗映山碑”中學線路及“眾心鑄旗魂”成人線路,精準匹配不同群體的認知需求;配套研發的研學手冊以“困境—活路—奉獻—財富”為邏輯主線,通過互動任務引導參與者深度思考;主題化教具包則包含微型水力發電裝置、巖石標本、數字卡牌等實操工具,讓精神傳承有了具象載體。
會場特設成果展示區,集中陳列紅旗渠精神研學手冊、主題道具盒、文創產品等,參會嘉賓駐足觀摩,與研發團隊深入交流課程設計理念,對“精神具象化、體驗場景化”的創新思路給予高度認可。
參會嘉賓還分組參與兩場沉浸式研學課程體驗活動。在“微型水力發電裝置制作”體驗中,參會嘉賓協作完成水輪車實驗,直觀理解渠水發電原理,探索紅旗渠如何為人們帶來“光明”;在“渠脈疏通”活動中,參與者化身設計師,設計“通水”線路圖,感受紅旗渠修建的協作與科學精神。互動體驗讓嘉賓們深刻體會到“從精神認知到實踐應用”的課程設計邏輯。
活動期間,參會嘉賓沿紅旗渠研學線路開展實地考察,先后參觀了紅旗渠精神紀念館、青年洞、紅旗渠水電站等核心資源地。在紀念館,通過文物史料與場景復原,追溯紅旗渠修建的壯闊歷程;在青年洞,親身感受“300青年17個月鑿穿616米絕壁”的奮斗奇跡;在水電站,了解紅旗渠從“生命之渠”到“發展之渠”的時代跨越。實地行走中,嘉賓們對研學資源與課程內容的深度融合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本次活動全方位展示了安陽紅色研學的資源優勢與創新成果,搭建了政產學研協同發展的合作平臺。未來,多方將深化合作,推動項目落地見效,讓紅旗渠精神如渠水般滋養代代人心,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強勁的生命力。
記者 安欣欣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