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是重要的民生課題。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養老問題已成社會關注焦點。日前,隨著河南省個人養老金宣傳月活動正式啟動,養老話題更是再次升溫。
那么,普通市民該如何做好養老規劃?個人養老金賬戶有哪些優勢?規劃養老是否要“趁早”?針對近期市民熱議問題,記者走訪我市多家金融機構,從養老產品的選擇與配置等方面,為大家整理出一份超實用的金融“養老錦囊”。
個人養老金 市民養老新“標配”
每月首日,35歲的工程師張先生習慣性地打開手機銀行APP,指尖輕點,完成了這個月1200元的個人養老金繳存。“看著賬戶余額增長,心里更加踏實安心。”對于張先生來說,每月繳存個人養老金,已成規劃未來高品質生活的一種美好儀式。
如今,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落地,為普通工薪階層自主補充養老打開了政策通道。同時,由于個人養老金自帶“開通便捷”“稅收優惠”“自主投資”等多重“優勢”,像張先生一樣,將個人養老金賬戶作為養老規劃“標配”的市民也越來越多。
“個人養老金賬戶開通流程十分便捷,每年繳費上限為1.2萬元,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可選擇一次性繳存或分批存入。而且每年1.2萬元以內繳費可享個稅抵扣。”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商業銀行手機APP、電子社保卡等線上渠道,或線下網點即可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及對應的資金賬戶。其中,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還可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養老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
“年輕時投資,年老時享受。個人養老金賬戶既能享受稅收優惠,又能補充養老收入,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自然要提前規劃。”已在個人養老金賬戶繳費一年的“90后”市民韓先生表示。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市民長期養老規劃意識逐漸增強。自2024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以來,不少市民“未雨綢繆”,把個人養老金作為布局養老的“必選項”,主動規劃高品質的晚年生活。據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省累計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1043.01萬人,繳費196.94萬人,繳納個人養老金總額超29.2億元。
商業養老保險 個性配置“主力軍”
如果說個人養老金賬戶是政策搭臺的基礎配置,那么種類日益豐富的商業養老保險則提供了個性化舞臺,讓市民的養老規劃更加多元。
“幾年前,我就開始著手布局自己的養老生活。每月拿出工資的10%,一部分用于養老保險,一部分繳至個人養老金賬戶。”說起養老規劃,今年31歲的市民牛女士表示。
記者走訪發現,養老規劃、養老投資要“趁早”這種意識正在年輕群體中加速普及,養老保險產品更是備受年輕群體青睞。
“目前,‘養老年金險’和‘增額終身壽險’是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兩種產品,也是大家規劃品質養老的首選。“養老年金險”類似于社保養老金,市民在年輕時繳納保費,退休后可以按年或按月領取養老金;“增額終身壽險”則兼具保障和儲蓄功能,保單現金價值逐年增長,市民可根據需要靈活支取。”一位保險從業人士介紹。
養老規劃是一項關乎未來生活質量的重要課題,對于普通市民而言,如何科學規劃養老生活?泰康HWP資深合伙人時荊成建議,普通市民可以根據自己年齡、家庭構成、可支配資金情況以及未來資金使用情況來作科學配置。以年薪12萬+客戶群體為例,建議配置稅優年金,存錢、省錢、賺錢三者兼顧;如果想為養老作儲備,還想擁有高品質退休旅居生活,泰贏人生分紅年金也是不錯的產品,既可鎖定收益,又可享受分紅,并擁有品質醫養社區旅居權益。
當前,個人養老金產品、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日漸豐富,滿足了市民自由配置的個性需求。但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是繳存個人養老金,還是配置商業養老保險等產品,都需要根據自身情況綜合考量、科學規劃,以更適合自己的養老規劃,助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本報記者 蘇立萌 宋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