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市交警二支隊執法執紀監管中心,一名民警的身影總是引人注目——他用紙條和手勢架起警民溝通的連心符。他歷經癌癥打擊,卻將微薄積蓄捐入山區,化作孩子們的“平安書屋”。他叫周水斌,一名與喉癌抗爭20多年的交警。
2025年5月,周水斌家庭榮膺“全國文明家庭”,這個三口之家用行動,鑄就一座中原大地上愛與奉獻的精神豐碑。
周水斌在捐書的路上(資料圖)
“紙條交警”:干活比吃藥管用
1997年,時年23歲的周水斌被確診喉癌。彼時,他剛入警兩年,是一名年輕的優秀人民警察。然而,癌癥噩耗不幸降臨到這個年輕人身上,擊碎他對未來的希望。
在這至暗時刻,全家人的陪伴硬是將周水斌拉回到生命的戰場。面對病魔,他勇敢地選擇抗爭,家人的愛陪伴他在苦難中堅守,共同迎接生命的曙光。
然而長時間的疾病折磨讓周水斌出現了語言障礙,但他并沒有就此沉淪,反而迎難而上,像大樹般扎根在工作崗位上,無私地奉獻著自我。
周水斌所在的執法執紀監管中心,是鄭州交警二支隊對外業務辦理大廳,擔負著引導辦理、執法受理、督查投訴等作用。擔任值日警官的周水斌,日常工作中最常面對的事就是與群眾交流,這對出現語言障礙的他是挑戰,也是新生。
為了方便和群眾溝通,他日常在口袋里裝著紙條和筆。多年來,他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對生命和自身職責的注解,而他也因此獲得了“紙條交警”的稱號。
“干活比吃藥管用,有事干,人就不會被病打倒!”這是周水斌面對病魔的回答。20多年來,周水斌堅守崗位,綻放出不屈的生命之光。
“平安書屋”:見證愛心的傳遞
2016年,周水斌和鄭州交警二支隊志愿服務團隊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共同創建“平安書屋”。“因在患病后得到社會各界好心人的關愛和幫助,自己覺得很感動,總想做一些事情報答社會。”這是周水斌想要成立“平安書屋”的初衷。
從新密市袁莊鄉亂石坡村小學的第一個“平安書屋”,到新鄭市梨河鎮老觀李村小學的第18個“平安書屋”,不到10年的時間里,周水斌的足跡遍布省內,捐贈圖書數萬冊。一位受助兒童來信:“周叔叔,書里的英雄就是您的樣子。”
從受助者到點燈人,“平安書屋”見證周水斌的愛心傳遞。他用淡淡書香,照亮鄉村孩子們的世界,而圖書也成了孩子們最期待的禮物。周水斌表示,他和同事會將公益捐書建設“平安書屋”的活動一直持續下去,希望在全社會播撒愛的種子。
20多年抗癌路,周水斌留下這樣的注解:“警察應是和平年代的英雄,吃點苦受點罪沒什么了不起。”病痛沒有讓他蜷縮于角落,家庭的陪伴反而催生出更加遼闊的愛。
周水斌家庭獲得“全國文明家庭”稱號,絕非榮譽的終點。鄭州交警二支隊服務大廳“黨員先鋒崗”以他命名,“水斌精神”寫入鄭州警營文化教材……“紙條交警”已化作一座精神文明的燈塔,用善舉傳遞愛心,讓全社會感受到奉獻的力量。
記者 任思領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