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
第十屆中國·長垣國際起重裝備博覽交易會
在“中國起重之鄉”河南省長垣市啟幕
展示眾多起重機械
這場有著
“全國起重行業風向標展會”
之稱的盛會
吸引境內外300多家
起重裝備制造企業和行業專家
你知道嗎?
長垣
這座以起重機
名揚海內外的豫北小城
起重產業的傳奇故事
“一把錘子敲出一個起重產業”
這個說法在長垣廣為流傳
也生動形象地說明了
長垣起重機產業
歷史的指針回溯至
20世紀70年代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
一大批長垣手藝人
靠著一把錘子敲敲打打
維修手拉葫蘆
和電動葫蘆等起重機配套件
自此
家庭作坊如春筍般涌現
幾年間便發展出
300多家“作坊式”個體企業
1987年
河南省新鄉市礦山起重機廠成立
這是長垣第一家股份制起重機廠
也是長垣起重機產業
規模化發展的第一個“坐標”
同年
當地起重機及相關產品產值
超1500萬元
在此之后
長垣
轉變思路
引導“作坊式”生產
逐步向“集約式”規模化經營發展
相繼成立30多家起重機廠
500多家配件廠
這為長垣起重機產業集群的形成
進入21世紀
長垣推動產業鏈式集聚
實施“回歸工程”
吸引在外經商長垣人回鄉創業
自此后
起重裝備制造產業
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經營模式
如今
長垣已成為全國產業規模最大
集聚度最高
一組數據足以見證
當地起重產業的優勢
平均每分鐘
有3.2套起重配套產品制成
每小時
40年的積淀
這里集聚了起重整機
及配套規模生產企業1300多家
實現年產銷起重機30萬臺(套)
零部件170萬臺(套)
占全國70%的市場份額
從2006年
長垣被命名為“中國起重機械之鄉”
到2024年
作為傳統制造產業
長垣是如何讓“老樹”發“新芽”開“新花”?
答案便是
長垣官方多措并舉
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互促
加速起重裝備產業
從制造向創造轉變
從速度向質量轉變
從產品向品牌轉變
得益于多重政策保障機制
促成當地起重企業與100余家高校院所
實施科技聯合攻關
授權專利累計22165件
還培育出14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以衛華集團為例
連續20年
將銷售收入的4%至6%用于科研投入
擁有研發團隊1200余人
授權專利1800余項
主導參與制定修訂
國際國內行業地方團體標準
2023年
在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的指導下
由衛華集團牽頭制定的
相較于傳統起重機
“新中式”起重機
不僅實現綠色化生產
還提高了中國起重裝備產品
在差異化發展方面
新科起重
多年來專注于
“把重變輕”“把大變小”
是長垣第一家
與傳統起重機相比
輕量化起重機
最大可“減重”45%、縮小40%
不僅降本提質增效
還讓其“走出去”
當下,新科起重出口訂單
走進河南礦山
現代化車間內一派繁忙
幾名工人“指揮”著
這家“網紅企業”
尤為注重研發投入
擁有起重機關鍵技術合作實驗室
中原學者工作站等多個研發平臺
匯聚了一批行業頂尖的技術人才
獲得國家專利和省級科技成果700余項
目前擁有
各類高精尖加工設備3000余臺(套)
憑借新科技、新產品、新標準
如今
長垣這把錘子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
長垣加快布局海外市場
巴基斯坦余熱發電、剛果礦業、孟加拉國電廠
……
隨著企業不斷開拓國際市場
國際貿易連續多年增長
各類起重機產品走俏全球
多年來
長垣
持續延鏈、補鏈、強鏈
回望40年“來時路”
一把錘子敲出的
長垣起重機產業傳奇
亦是中國民營經濟
隨著每年赴長垣
參展參會企業數量的持續增長
及國際知名企業逐年增多
長垣起重品牌的影響力仍在逐年提高
40年發展之變
讓長垣起重產業
走向世界舞臺
不變的是
一代又一代長垣匠人接續傳承
上千家長垣起重企業
秉持匠心打造金字品牌
以“新”破局
以“綠”提質
長垣起重的“一把錘子”
造福了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