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不成,選擇租手機套現,不料越陷越深。不僅經濟壓力沒緩解,還背上了高額欠款。今天,來看鞏義市人民法院審結的這起網租手機合同糾紛案件。
2024年6月,馮某向某平臺承租一部蘋果手機,簽約價為12996元,租期6個月,還機日為2024年12月19日。因馮某未按時足額支付租金,該平臺提起訴訟,要求馮某返還租金及違約金。審理后,因馮某仍未返還,平臺申請強制執行。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崔東鵬團隊與被執行人馮某取得聯系,馮某主動進行了財產申報,表示自己無力償還,向執行員哭訴自己的經歷……
原來,馮某因貸款不成,經人介紹了解到平臺租手機轉貸的方式,就這樣,她租了第一部手機,最終套現7000元。拿到錢后,被興奮沖昏頭腦的馮某,完全忘記租金與實際所得不符,差價幾千的事實。
通過這種“租借手機、轉售套現”的方式,她用租來的第二部手機套現的錢,償還前一部手機的分期款,而后又租了第三部、第四部……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連續租下20多部手機后,欠下十幾萬元。
如今,隨著租約到期,馮某不斷接到法院傳票、執行通知書……雖然家人幫忙還款了結了第一起案件,但高額的欠款已成定局,馮某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崔東鵬表示,該案并不是個例,類似租手機轉貸的案件數量明顯增多。他也提醒大家,一些不正規的貸款方式雖然能暫時緩解經濟壓力,但暗藏多種陷阱,生活中一定要理性消費,如需貸款應通過正規渠道,簽訂合同時要認真審核,避免上當受騙,同時增強法律意識,學法守法用法。
記者 魯燕 通訊員 楊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