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子把降壓藥掰開吃致昏迷”的詞條沖上熱搜,引發了公眾的極大關注。無獨有偶,不久前,鄭州二院也接診了一名將降壓藥掰開吃導致血壓波動伴頭暈的患者。我國有高血壓患者2.45億,安全用藥問題極為重要。降壓藥為何不能掰開吃,要如何服用才安全?鄭州二院總藥師、藥學部主任張慧芝表示,高血壓患者要注意自己服用降壓藥的類別,如為緩釋片或控釋片,切不可掰開,一定要遵醫囑服用,否則輕者影響藥效,重則可能帶來生命危險。
為什么她會昏迷?
降壓藥掰開服用瞬間釋放高濃度藥量!
據媒體報道,福州40歲的張女士已有一年多的高血壓病史,最近她的血壓高達160/100mmHg。她以為是藥量不夠,于是將降壓藥掰開,吃了大半片。半小時后忽然眼前發黑、冒冷汗、腳軟站不住,一下子癱在沙發上,血壓都快測不出來了。家人緊急送醫,才發現問題出在掰開吃的藥片上。原來,張女士服用的是硝苯地平控釋片,這種藥物1片相當于3片普通硝苯地平片的劑量。一旦咬碎、掰開、研磨服用,大劑量的降壓藥會瞬間釋放到體內導致血壓忽然顯著下降。
控釋片被稱為“最聰明的藥
緩慢恒量釋放延長藥物作用時間
鄭州二院總藥師、藥學部主任張慧芝表示,硝苯地平是一種臨床普遍使用的降壓藥,它有普通片、緩釋片和控釋片三種劑型。“藥物包裝上如果有SR的字樣,就代表是緩釋片,顧名思義,就是緩慢釋放藥效,而控釋片是緩釋片的升級版”,張慧芝說,控釋片被稱為“最聰明的藥”,最外層是它的“堅硬盔甲”,推進層是它的壓縮海綿。它進入人體內后,推進層吸水膨脹推動藥物通過小孔得以緩慢、恒量釋放,藥物作用時間延長,達到長效平穩降壓的目的,一天只需服用一次。
藥物釋放完畢后
排出外殼是正常現象
控釋片還有個特點,它的“盔甲”是非活性成份,在體內不會被溶化,藥物在體內釋放完后,“盔甲”可完整地通過胃腸道隨糞便排出,說明書也明確指出,排出藥物外殼是正常現象。“臨床上可能會有沒有認真閱讀說明書的患者,以為藥片完整排出是未被吸收,實際上那只是一個空殼子”。如果把硝苯地平控釋片掰開吃,一天的藥量會瞬間全部釋放出來,劑量非常大,會引起低血壓,心絞痛等嚴重后果,因此硝苯地平控釋片千萬不能掰開吃。同理,緩釋片也不可掰開、咀嚼、壓碎服用,為保證藥效,最好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服用。
除了緩釋片、控釋片,這些劑型的藥物也不能掰開吃!
不僅是降壓藥的控釋片和緩釋片不可掰開服用,任何藥物的控釋片和緩釋片都不可掰開。張慧芝說,還有以下幾類劑型的藥物不能掰開服用:
腸溶片:它的設計是以腸溶材料包裹藥物,直到到達腸道才釋放藥效,掰開吃會破壞藥物的腸溶包衣,導致藥物在胃內溶出,影響藥效,還會刺激胃粘膜。
膠囊劑:膠囊可以掩蓋藥物的不良氣味和提高穩定性,打開膠囊可能會破壞藥物的穩定性或者引發對口腔黏膜的刺激。
包衣片:外層包衣是為了改善口感和減少對口腔及胃粘膜的刺激,掰開后可能會破壞藥物穩定性,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化療藥、靶向藥:這些藥物由于毒性較大,如果掰開或者研碎服用,可能會釋放出有毒的粉塵顆粒,直接接觸或者吸入口鼻,可能對人體產生細胞毒作用。
“總之,患者在服用藥物時,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并嚴格遵醫囑,如果有任何疑問,應咨詢醫生或藥師。”
記者:邢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