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校友否認網紅博主“聽泉鑒寶”的學歷,引發廣泛關注。該事件導致大量網友涌入其直播間質疑學歷,對此,“聽泉鑒寶”呼吁大家不要過度神化他,并強調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直播的目的是為大家提供情緒價值。(10月14日《海峽都市報》)
“聽泉鑒寶”是近期最火爆的鑒寶節目。憑借博主豐富的文物知識以及妙趣橫生的直播風格,該節目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喜愛,創下30天內增粉千萬、近7天內10場直播場均觀看人次超1200萬的“神話”,流量驚人。
視頻截圖
但同時,“聽泉鑒寶”也面臨多方質疑:賬號實名認證的丁祥栩,其北大考古學歷是否屬實?又是“館藏文物”又是“盜墓賊連線”,究竟是劇本還是真有其事?僅憑視頻和圖片目測,能辨別文物真偽嗎?商品櫥窗銷量不斷增加,還算是所謂的“公益鑒寶”嗎?
目前,經北大校友和媒體記者調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查無此人,賬號信息已由“北京大學”改為“女子中學”。相關部門也回應稱,博物館文物肯定不能隨便拿出去。此外,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調查和澄清。
文物需鑒定,鑒寶人身份也得“考古”。確實,我們不能神化“聽泉鑒寶”,但在這件事上,公眾有權利質疑和追問,更有權聽到“真話”。要知道,文物保護具有嚴肅性,其涉及的價值、潛在的影響,都需謹慎對待,特別是進行文物直播必須合法合規,提供情緒價值但不能忽視內容真實性。況且,部分網友觀看直播的目的是想提高辨別能力、增加歷史知識,所以節目中虛構、夸張、誤導等成分應盡可能地摒除。
面對質疑,博主喊話別再神化自己,還說過“互聯網身份是網友給的”,這讓一些粉絲感到“真心錯付”。視頻爆火源于大家的信任和喜愛,可信任一旦崩塌,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最終將因欺騙而徹底“塌房”。多少千萬網紅翻車,正是前車之鑒。
現在,“聽泉鑒寶”已暫時停播,希望能在這段時間內冷靜下來,好好反思。既然自稱是專業的,那么對于公眾想要的正面回應,也應該拿出及時、周全,以及足夠讓人信服的處理辦法。
評論員 韓靜
歡迎賜稿:評讀熱點新聞事件,發出你的觀點和聲音,請發稿至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鄭州晚報》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