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南亞等地登革熱病例明顯增加和我國入境政策的調整,登革熱近期輸入我市的風險也在增加。昨日,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醒:登革熱傳染病各年齡段人群均易感,科學防控登革熱,關鍵在于注重防蚊除蟲!
什么是登革熱?專家表示,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屬乙類法定傳染病,主要癥狀是突發高熱,頭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骨關節痛,面、頸、胸部潮紅,以及皮疹、出血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是白紋伊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花蚊子”,在我市的活動期多集中在5-10月。目前雖已立秋,但蚊蟲并沒退場,加上近期天氣炎熱、雨水較多,為蚊蟲孳生提供了便利條件。
白紋伊蚊屬于“清水容器型”蚊子。多孳生在居民點及其周圍的容器和竹筒、樹洞等植物容器以及石穴等小型積水,輪胎積水更是這種伊蚊最普遍的孳生場所。白紋伊蚊成蚊對人有很強的攻擊力,雌蚊主要在白天吸血,高峰期出現于日出后兩小時內及日落前兩小時內。
疾控專家表示,預防登革熱,關鍵在于防蚊滅蚊:首先,應翻盆倒罐,清除蚊蟲孳生地,將其殺滅在萌芽狀態;其次,要科學合理使用蚊香、氣霧劑等化學殺蟲劑,控制成蚊密度。此外,日常居家可使用紗門紗窗、蚊帳等物理措施防蚊;外出活動盡量避開蚊蟲活動高峰時期,若高峰期外出,建議穿淺色長衣長褲,裸露皮膚涂抹蚊蟲驅避劑等。
記者?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