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晚,2024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啟動儀式暨中國音樂小金鐘——首屆全國青少年合唱展演開幕式在鄭州大劇院舉辦,多位著名歌唱家登臺獻唱,其中就包括中國音樂金鐘獎獲獎者、民族女高音藝術家陳瀅竹。
圖為女高音獨唱陳瀅竹《走西口》,記者 徐宗福/攝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陳瀅竹表達了參加本次活動的感受。她說:“雖然我來過很多次河南,但此次與中國音樂小金鐘首屆全國青少年合唱展演結緣,并與鄭州愛樂樂團及著名指揮家黃俊博首次合作,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陳瀅竹表示,“小金鐘”首屆全國青少年合唱展演落地鄭州,是對河南音樂事業的一次重要推動。她特別提到,自己一直關注著河南音樂事業的發展,此前河南音樂學院的成立以及戴玉強院長等國內外頂尖藝術家的加盟,為河南音樂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河南音樂學院在戴院長的帶領下,正逐步構建起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這為河南的音樂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相信在戴院長的帶領下,河南的音樂事業會越來越好。”
對于本次合唱展演所采用的形式,陳瀅竹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認為,通過公益巡演和大師班公益講座的形式,讓高雅藝術走出劇場,深入群眾,是普及藝術、提升公眾審美素養的有效途徑。“這種形式應該持續下去,讓更多人能夠了解音樂、愛上音樂,也希望能有更多中國傳統的音樂、曲目被演唱,通過合唱的形式去傳播中國文化,展現中國音樂的魅力。”
陳瀅竹還談及了自己參與公益音樂會的經歷。她表示,無論走到哪里進行公益演出,都能從當地居民毫不吝嗇的掌聲中感受到他們的熱情與支持,這種氛圍讓她深受鼓舞,也更加堅定了她推廣音樂藝術的決心。
在談到青少年學習音樂的話題時,陳瀅竹強調了家長支持的重要性以及美育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家長的支持是孩子全身心投入音樂學習的關鍵,而美育教育能夠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塑造他們的品格和氣質。”她同時指出,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音樂等藝術學科在考試中的加分政策將進一步推動音樂教育的普及。
陳瀅竹,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采訪中,陳瀅竹回顧了自己與合唱的深厚淵源,并分享了自己學習音樂的體會。“我從小就參加合唱比賽,常常是擔任指揮或者領唱的角色,對合唱有著特殊的感情。”她認為,學習音樂需要天賦與努力的雙重結合,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同時,她也鼓勵年輕人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勇于面對挫折與失敗,將這些經歷視為成功路上的寶貴財富。
此次活動被納入2024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活動之中,陳瀅竹表示這是弘揚地域文化的重要舉措。“大家都要弘揚自己家鄉的文化,這個很重要,連自己的根都忘了的話,又怎么去做好其他的事情?我常對我的河南學生說,你必須得學豫劇,作為民族聲樂表演專業的學生,要先把自己家鄉的音樂給唱好,再去談其他。”
最后,陳瀅竹表達了對本次合唱展演的期望與祝福。她希望所有參賽的青少年合唱團都能夠以展示的形式享受舞臺、展現自我,將精心準備的作品完美地呈現給觀眾。“音樂能夠連接人心,雖然這次展演會評比出一個名次,但最重要的是大家要享受這個舞臺,相信評委能感受到你們作品中的能量和熱情!”
記者 張曉璐 彭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