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改革一小步,民生一大步。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
十多年來,國務院在河南設立了自貿試驗區,中小微企業不斷得以減稅降負,個人所得稅陸續增加7項專項附加扣除……一個個改革方案,貫穿衣食住行,民生福祉。
改革是進行時而不是完成時。
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頂端新聞推出《改革的力量——改革一小步,民生一大步》系列專題報道,通過我們身邊的故事案例,講述一項項變革,為個人、企業帶來的變化和影響。
房地產相關的制度改革,一舉一動都事關民生。
2022年10月,鄭州多部門聯合出臺了《鄭州市存量房帶押過戶工作實施方案》《鄭州市存量房“帶押過戶”辦理流程》,標志著存量房“帶押過戶”業務在鄭州可以正式辦理。
這項措施實施以來,效果如何?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一個月內完成過戶放款】
“從去銀行面簽到完成過戶,才用了20天。”7月16日,鄭州市民王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王先生介紹,其出售的是一套位于鄭州市金水區的89平方米次新小三房,當時剩余房貸還有接近100萬,最終和買家談好的成交價是131萬。“我是今年4月9日去銀行面簽的,4月15日貸款審批通過之后,4月29號就在登記部門完成了過戶。”
記者了解到,由于涉及五一假期,王先生在節后收到了全部房款,他說,如果不是因為假期,可能速度會更快。
王先生向記者透露,此前咨詢過墊付貸款的過橋資金業務,如果鄭州不能辦理“帶押過戶”,那就必須使用過橋資金先結清原有房貸再出售,這樣一來,自己還要多付使用過橋資金的利息約15000元。
“現在就不需要操作什么,直接向銀行申請辦理帶押過戶業務,只要銀行審批能通過,后面就是等通知去看材料簽字,最后在登記部門辦理過戶后等著放款就行了,現在登記部門效率很高,基本上當天就能完成過戶。”他說。
【“帶押過戶”,為群眾節省約13.4億過橋資金】
7月16日,記者從鄭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獲悉,自2022年10月鄭州正式實施存量房“帶押過戶”業務以來,截至目前,已累計辦理“帶押過戶”業務1800余件,減少購房人需籌措過橋資金約13.4億元,大幅縮短了房產交易時間、降低了交易成本。
據悉,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中信銀行鄭州分行、中原銀行、鄭州銀行、市直公積金等17家金融機構落地“帶押過戶”實際案例并完善了配套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鄭州辦理“帶押過戶”業務流程已十分成熟,多家銀行已經結合政策文件,落實“帶押過戶”業務流程。
【優化不動產登記流程,鄭州模式便民又利企】
帶押過戶只是不動產登記當中的一種具體情況。其實,圍繞不動產登記,鄭州市也在持續優化流程,實施變革。
2021年,鄭州全面推行了不動產“一件事”改革,依托“一窗受理平臺”,將不動產、房管、稅務3個部門3個窗口調整為1個“聯合受理”窗口,并將存量房網簽備案納入“一窗受理”范圍。
記者了解到,改革之前,群眾辦理業務需要分別準備不動產登記、房屋交易、繳稅3套材料。
改革之后,3套材料合并為1套材料,群眾在一個窗口即可完成網簽備案、房屋交易、稅收繳納、不動產登記4項業務,實現了“一套材料、一個窗口、一個系統、一個流程、一次辦結”。
除了“大一窗”業務辦理模式,“登銀合作”同樣是鄭州創新推出的便民利企新舉措。
據了解,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先后和30家駐鄭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合作關系,在全國首創性實現了貸款和不動產抵押登記全程“無紙化、線上辦、零跑動”,推出了“登銀合作”鄭州模式。通過“登銀合作”模式,群眾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時限從原來最長30個工作日縮短為現在的3小時內即時辦結,工作效能大幅提升。
2022年4月,鄭州市“登銀合作”模式入選“2021年度河南省經濟體制改革十大案例”;2023年4月,上榜《2022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創新實踐案例,相關創新做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