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8日,B1線路首期線網的開通開啟了鄭州快速公交(BRT)的征程。
15年來,鄭州快速公交從一條線路到覆蓋全城的多元化快速公交網絡,致力于為市民提供更加舒適愉悅出行服務的BRT都有哪些變化呢?
15年,鄭州快速公交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線網優化完善,累計客運量從3381萬人次攀升至突破26.7億人次,站臺也從最初的76座發展為236座,為市民公共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鄭州快速公交成長史上有哪些大事記呢?
2014年6月26日,開通了串聯市區三環的主線B3路,讓鄭州成為首個“雙環雙快”的城市;
2016 年1月26日,開通了貫穿城市東西的隴海路主線B5路,讓一條貫穿東西城區的市中心快速公交走廊走進市民生活,同時首次采用中央島式站臺設計,開啟鄭州BRT“同臺雙向”免費換乘時代;
2017年5月26日,農業路站臺恢復啟用,與路面上方快速路高架相輔助,成熟運用立體式交通構架模式,快速周轉城市商業、文化主干道密集人群;
2021年1月1日,雙源無軌電車B2路的開通讓鄭州市民與久違的“大辮子”公交電車重逢;
2023年10月15日,鄭州東三環L3級智能網聯快速公交B6路、B7路測試運營,東三環BRT工程項目的“誕生”,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智能”公交的認識,為乘客提供安全、舒適、智慧的全新出行體驗。
歷經15年發展,鄭州快速公交已逐漸形成與城市道路規劃相匹配、與市民出行需求相適應、與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模式相輔助的高效城市快速公交線網。
15年間,鄭州快速公交通過定制公交、班線公交、學生假期專線、春運專線以及“飛線巴士”等形式不斷擴展服務方式,多層次滿足市民出行需求。
鄭州快速公交從最初的逢站播報、上車有問候、下車有提醒,以及幫助特殊乘客的貼心服務,到現如今的“適老化”公交出行服務,讓快速公交的服務更加溫馨和諧。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快速公交還在率先創立的“三點六向”的發車模式基礎上,結合客流分析,將多點發車、大站快車、區間車等作業模式有效結合,通過靈活多樣的運營組織方式,持續為市民出行提供充足的運力保障。
此外,還借助“同臺同向+同臺雙向”免費換乘的便利,“鄭州行”手機軟件、站臺車輛動態信息顯示屏等智能候車查詢系統的數字化應用技術,以及手機掃一掃便可輕松實現“一票達全城”的效果,讓市民真正享受到最大實惠。
從上車投幣到移動支付,從等公交“望眼欲穿”到“掐點”乘車……公交車滾滾向前的車輪,記錄了鄭州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搭載著為這座城市奮斗的人們向前奮進。于2023年10月試運營開通的“時空隧道”型東三環站臺,也成為了市民的新進打卡地。
15年來,為踐行綠色低碳的環保理念,鄭州快速公交不斷升級優化線路車型配置,在車輛環保排放、性能提升、舒適度優化等方面不斷改進完善。
車型經歷了油電混合、氣電混合向純電動車型轉變的過程,隨著清潔能源車輛技術的全面推廣,目前快速公交車輛已全部更新為新能源車輛,再次回歸的雙源無軌電車更是將情懷與性能進行了統一,讓市民在公共出行中找到了更多的情感歸屬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出行的舒適度。
從象征著情懷與技術的雙源無軌電車到站在科技前沿的L3 級“5G自動駕駛”,相比傳統燃油車輛,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技術路線不僅使鄭州市民的出行更加綠色、智能、環保、舒適,也對鄭州打造“綠色交通”“智慧交通”作出了貢獻。
記者 張倩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