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杭州網4月16日報道,這兩天,一些學生家長群熱傳,說是數學單科成績足夠好,就能直接被知名高校鎖定。經了解,消息來源可能是一批全國名校陸續發布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在入圍條件這一塊,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多所名校的招生政策里明確提到,數學單科成績足夠優秀即可破格入圍。有人據此稱,“數學單科為王的時代到了”。
“數學單科為王”其實是片面說法,細讀各高校的招生簡章可以發現,高考數學成績優異只是破格入圍的條件之一,通過初審后,可能還需要進行筆試、面試、體測等環節,才能最終被高校錄取。因此,家長們應準確理解、理性看待,避免在相關問題上產生誤解。
“強基計劃”是教育部2020年在部分高校啟動的一項重要改革試點,力求探索更科學、多維度的考核評價模式,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培養后備人才。今年實施的新變化,一來是不少高校新增了招生專業,二來就是指定科目成績達到一定分數,考生可以破格入圍。后者釋放出不拘一格降“偏才”的積極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破格入圍并不會破壞高考公平,畢竟稱得上“偏才”的成績基本都是鳳毛麟角。以國防科技大學為例,要求考生數學單科成績達到該科目總分98%(含)以上。浙江高考數學滿分150分,98%就是147分。應該看到,“單科破格”的深遠意義在于不讓那些“好苗子”淪為高等教育的遺憾,而是讓潛在的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涌流,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優渥的后備力量。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有大材有小材,有全才有偏才,有通才有怪才,有英才有奇才。若用傳統、常規的標尺去逐個衡量,他們也許稀松平常,若用個性、特色的標尺去重點衡量,那或許能萬里挑一。“單科破格”不僅彰顯了知人善任的“伯樂”智慧,也為偏科生提供了寶貴機遇,續寫數學成績15分的錢鐘書成為國學大師、初中畢業的華羅庚變身著名數學家的教育佳話,但同時,也需要高校及相關政策勇破藩籬,真正做到用人所長、人盡其才。
無論育才選才的政策如何變化,思路始終不變——對“偏才”偏愛,對“怪才”不怪,對“奇才”厚待,確保人才儲備和創新發展源源不斷,才是“強基”之基本。
當然,對于數學偏科生,高校仍需根據其特質深度培養,使其潛能充分迸發。至于除數學之外的其他文理科科目是否也能實施類似的破格入圍政策,也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期待今后的教育能更加多元,為各類人才提供廣闊舞臺。
評論員 韓靜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