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同事眼里嚴肅認真的李警官,他是群眾眼里有求必應的“國慶哥”,他是妻子眼里聚少離多的丈夫,他是兒子眼里那個總在忙碌的父親……
2024年1月27日13時,一個報警電話打破了午后的寧靜:“這里是航海東路派出所嗎?我要報警……”
記錄完警情內容后,李國慶與同事馬上出發趕往現場,在邁出屋門的那一刻,李國慶卻倒下了,經全力搶救無效后,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5歲。他辦公室桌子上還有出警前沒來得及喝完的茶,那天距離他兒子的生日還有5天。
一個追求完美的辦案者
在鄭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航海東路派出所擔任社區民警以來,李國慶清楚地記錄了接到的每一個警情。翻開他的工作日志,上面標記了每天接處警的具體情況,他把每個警情都分了類,每次處理完畢后,他都會在前面打上對號。
從2023年11月下旬到2024年1月27日,不到3個月的時間,李國慶記了大半本。像這樣的工作日志,還有很多。
航海東路派出所所長潘明波告訴記者,李國慶每天都會提前半小時到單位,他會利用這半個小時來總結前一天的警情,檢查當天接處警的裝備是否齊備。“每次早上開會,他是記錄最多也最認真的。時間久了,大家有啥記不清的事都去問他,一定會有最詳實的記錄。大家伙開玩笑說,李老師的本子就是所里的檔案柜。”
航海東路派出所轄區大、面積廣,大型商超、居民樓院林立,經常是一天百余起警情。每逢值班時,李國慶幾乎一整天都在轄區奔波,走個兩三萬步如同家常便飯。在值班的12小時之內,李國慶出過16次警,幾乎一天都在路上。
對于接到的警情或求助,李國慶身上近乎有種執念。他的同事說,李國慶就是太追求完美了,他必須把自己接到的警處理完、處理好,而且是努力做到完美。很多時候同事跟他說,這樣太累了,應該歇一歇,但他就是不聽,和大家剛認識他時一樣,這么多年一點沒變。
據跟著李國慶一起做社區工作的輔警陳妍回憶稱:“2019年剛跟著李警官時,他對我很嚴格,有什么事都會要求我第一時間落實,久而久之,我也養成了嚴謹的習慣。”聽說李國慶老師犧牲后,陳妍兩個晚上沒有睡好覺,朝夕相處的同事一下子沒了,她至今還覺得像做夢一樣。
一個小喇叭和一張行軍床
由于常年處于接處警一線,在擔任派出所民警期間,為了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李國慶對自己的“裝備”進行了升級,他在自己的電腦上裝了一個小喇叭,一旦有警情,喇叭馬上會響。據李國慶的同事說,他們雖然同在一個宿舍,但是幾乎沒看到李國慶來休息過,后來才知道他在辦公室放了一張行軍床。
行軍床和小喇叭是李國慶能第一時間出警的秘籍,也是他對待工作、對待群眾的態度。任職派出所民警后,晚上陪伴他時間最長的,就從家人變成了那張行軍床。
把宿舍搬到辦公室還不夠,李國慶在值夜班時經常不脫衣服休息,長時間下來,這也成了他的習慣。據李國慶的同事回憶,沒有警情的時候他就在電腦前坐著,做好隨時接警的準備。有一次,李國慶的同事路過辦公室,看到他低頭坐在椅子上,便問他“晚上沒有警也不休息?”李國慶回答道:“只要一到我值班,晚上就睡不著。”
走進李國慶的辦公室,他桌子上的筆記本電腦屏幕還亮著,桌上杯子里還有一半未喝完的茶水。同事們說,再也聽不到電腦上小喇叭的響聲了,那半杯茶也不會再有人喝。
一位群眾眼中的“國慶哥”
李國慶在航海東路派出所擔任社區民警時,負責的社區叫蘆邢莊花苑。在社區群眾眼里,李國慶是“社區百寶箱”。提起李警官,大家都豎指稱贊。門口的保安白國嶺和李國慶相識已有二十多年,他說:“有事找國慶哥,準行!”社區居民無論有啥事都會給“國慶哥”說,誰家兒子結婚了、誰家閨女生孩子了,李國慶總是第一個知道的。
李國慶按照“兩隊一室”工作部署,認真開展派出所主防業務,堅決執行“兩就地、一必到”原則。誰家有矛盾、哪里鬧糾紛,李國慶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楓橋經驗”和“浦江經驗”。
2022年8月份,蘆邢莊社區居民王慧的房子出租時與租客發生了不愉快,對方很兇,還想動手,王慧就告訴了李國慶。經過他的多方協調,耐心勸導,最終調解成功,避免了兩人的矛盾升級。
民生無小事,社區是公安工作的重要防線。蘆邢莊社區有1969戶,周邊商戶有146家,為了能更好地掌握社區居民的情況,提升群眾熟知率,李國慶獨創了“三詳記”工作法,即在電腦記事簿、手機備忘錄、工作日志本中記錄社區居民的詳細情況。這期間,李國慶敲開了1700多戶居民的家門,核查人員居住情況。物業工作人員羅佳佳說:“李警官經常找我們開會,給我們講解消防安全知識,有時一個星期會來兩三次。”
2023年8月24日下午5時,李國慶接到報案人馬女士求助稱,自己13歲的兒子小毛因沉迷網絡游戲與家人吵架后離家出走,一夜未歸。
接警后,李國慶以孩子的家為中心,對周邊的每一輛車、每一戶住宅、每一處角落進行地毯式查找,并上報分局請求視頻追蹤。經過連續9小時的監控查尋與綜合研判,25日凌晨2時,李國慶在轄區內的一家酒店找到了小毛。看著滿臉疲憊的李國慶,馬女士不停對其鞠躬致謝。事后,孩子父母送來一面寫著“尋人解困感激不盡,人民警察一心為民”的錦旗。而像這樣的錦旗,李國慶還有十多面。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一棟樓一個單元到一家商戶一條街,李國慶用腳步丈量轄區的每一寸土地,用行動護衛著百姓生活,一家旅店的老板說,“國慶哥”每次來都交代我們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感覺他一直在牽掛著我們。
一個為群眾守好錢袋子的“平安閥”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頻發,為防詐反詐,李國慶在工作中沒少下功夫,他總是專門抽出時間走進群眾中間,扎實開展反詐宣傳,指導、協助群眾下載安裝反詐APP,一對一開展反詐勸阻。
2021年9月20日12時31分,李國慶接到轄區群眾姚女士的報警,稱其姐姐于當日中午在富田太陽城的家中走失。得知這一情況后,剛出完警的李國慶顧不上吃飯,馬上和同事一起前往富田太陽城了解情況。通過手機通話得知,報警人目前在北京,其姐姐接到一個自稱是北京市公安局民警打來的電話,說姚女士的姐姐從哈爾濱越境到越南,護照有問題。考慮到情況的緊急性與特殊性,李國慶果斷地告訴報警人立即將其姐姐的手機報停,以免她通過手機給詐騙分子轉錢。
當李國慶趕到富田太陽城時,報警人姚女士稱已為其姐姐的手機辦理了緊急報停。李國慶一邊查看監控視頻,一邊讓報警人及其家人注意來電和信息。13時30分,姚女士的姐姐因手機停機無法轉賬,只得返回家中拿取身份證和現金。
面對當事人,李國慶告知其這是騙局不要上當,苦口婆心地對當事人講解了詐騙的套路和危害,解釋了民警的辦案流程,告知其民警都要依法辦事、依規執法,絕對不會通過電話要求轉賬核查,更不可能要求當事人私下轉賬。經過李國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的溝通勸解,最終消除了當事人的疑慮,消解了當事人被騙的風險。地向當事人
在精準預警勸阻工作中,李國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0余萬元,實實在在地守護了轄區群眾的“錢袋子”。
一堆獎章背后的虧欠
來到李國慶的家里,他的妻子找出了他曾經獲得的榮譽,其中包括一個二等功勛章、兩個三等功勛章和一疊厚厚的榮譽證書,這些幾乎占據了整張桌子。看著這些證書,李國慶的家人說,他們以前從來不知道他獲得過這么多榮譽,他也從來沒和家里人提起過。
在這些證書旁,還有許多關于李國慶的老照片,其中一張1993年的照片有些特別,這是他當時在鄭州市公安局防暴支隊時所拍攝的,照片背后寫著“李國慶在某次防暴訓練中榮獲先進個人”,一行小字標注了他當時的成績:手槍射擊,五發五中,彈無虛發。
這些照片里,鮮有李國慶和家人的合影。李國慶的妻子說,這么多年,家里只有兩張全家福,其中一張是趁李國慶在2014年6月執勤休息的時候拍的。
提起丈夫,李國慶的妻子有些抱怨。早些年妻子做手術,李國慶答應她會前去看望,可妻子最終也沒能在醫院等來李國慶,手術簽字還是家里其他人代簽的。后來孩子在新密出生時,李國慶也沒能陪在他們身邊。李國慶曾對妻子說過,這些年他虧欠家里太多了。
在李國慶的錢包里,除了一些工作的文件,還一直放著一張妻子年輕時的照片,年頭已經很久了。妻子說:“兒子那天告訴我,爸爸一直都把你放在心里。”說完這些,李國慶的妻子再也控制不住地聲淚俱下,往事歷歷在目,回憶涌上心頭,滾燙的淚水中包含著妻子對李國慶的抱怨、理解與不舍、思念。“我既然選擇了一名警察做丈夫,就要付出”,李國慶的妻子哽咽著說。
從兒子出生到畢業,李國慶錯過了很多次兒子的生日。在兒子的印象里,李國慶總是很忙,他很少見爸爸。因為忙于工作,李國慶在兒子成長的路上是一位“隱形的父親”,但在兒子與媽媽鬧矛盾時,李國慶總是在電話里對兒子說:“爸爸在外邊保護人民,你要在家里保護好媽媽。”
在李國慶心里,大家比小家重要,但他也一直用著自己的方式愛護著家人。李國慶的兒子回憶說,自己與父親打電話時,父親在掛電話之前說的最多是“出門要注意安全”。在家門口,有一張A4紙大小的牌子,上面寫著“出門前請關閉電源、燃氣、門窗”,“這是爸爸好久之前放在這里的,現在我明白了,爸爸不是不關注我們,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我和媽媽。”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劉德華 見習記者 任思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