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瞭望塔 | 農村老人給不起壓歲錢了? 沾上攀比就變味

        2024-01-1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近日,網紅考研名師張雪峰建議員工“過年不要再給孩子送紅包了”的消息,引發廣泛熱議。另有網民近期反映當地“過年給孩子拿紅包攀比嚴重,漲到最低200元,給農村老年人增加很大的經濟壓力和煩惱”。對此,安徽阜陽官方回應稱,將引導基層將壓歲錢的合理發放納入村規民約。

        每年過年,大人給小孩發紅包是個傳統習俗。可最近幾年,紅包大小由之前的幾十元漲到最低200元及更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攀比心理。別人都給了紅包,自己礙于情面也得給;自家孩子收到高額紅包,給別人的也得只多不少,究竟是祝福還是應付,自不待言。

        人情往來之中,靠幾畝地過活的農村老人更是有苦難言,承受的經濟壓力不容忽視。無論是“心不甘情不愿”還是“打腫臉充胖子”,壓歲錢攀比都背離了送祝福的初衷,也給孩子價值觀帶來不良影響。對于該行為,需要合理引導和適當規范。

        紅包有價,情義無價。新年紅包不能流于攀比,更不能變成精明算計的“傷人”利器。這要求收、發紅包者應當做到心中有數——接收重情、派發有度,守護紅包禮輕情意重的本質。

        前幾年,“全國壓歲錢地圖”在網上熱傳。地圖顯示,廣東壓歲錢平均水平僅為50元。這種只講彩頭不比金錢、金額和形式隨意的做法,可謂是一股清流,得到不少網友的肯定。現在,全國多地已通過納入村規民約,提倡村干部帶頭等方式引導民眾合理送壓歲錢。而想要取得更好效果,還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民眾樹立正確觀念,倡導理性節約的家風家訓。同時,如何增加農村老人收入,如何提供更多福利和關懷,也都值得探討。

        事實上,除了過年,婚喪嫁娶、生日升學也都少不了送紅包環節,就算每個紅包不大,但林林總總加起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別說農村老人給不起壓歲錢,城市年輕人同樣壓力不小。甚至一些時候把紅包當成疏通人脈的“潤滑劑”、升官發財的“敲門磚”者也依然有之。紅包得減重,禮尚往來也得“減負”。

        新年來、親朋至,整頓紅包要回歸祝福本真。聯絡感情的方式不止一種,現在,有很多人開始親手制作禮物,或是將互免禮金視為禮尚往來,如此移風易俗的新型社交方式亦有可圈可點之處。在風俗習慣更被看重的鄉村,是否也能有更多形式呢?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評論員 韓靜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少妇性l交大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