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男童誤吞13枚磁力珠,造成5處腸穿孔,經醫生緊急手術方才轉危為安!這是11月8日記者從鄭州人民醫院獲得的信息。
患兒童童今年兩歲,家住新疆,20余天前因持續腹痛送醫,經CT檢查發現孩子腹內有一串磁力珠。情況嚴重,當地醫生建議孩子轉診治療,童童父母立即帶著孩子飛抵鄭州,送入鄭州人民醫院普通外一科。
磁力珠也叫磁力球、巴克球,是強磁性金屬小圓球或小圓柱,直徑約3至5毫米,具有超強的磁性。
經詳細檢查確認,雖然從片子上看13顆磁力珠在孩子腹內連成環狀,但實際上這些珠子并非是真正意義的球貼球連結,而是因為小球之間磁性大,隔著腸壁或穿透小腸、乙狀結腸成環。
普通外一科主任陳濤表示,一般來說,單顆磁力珠被誤吞,能夠自行排出體外,但如果誤吞2顆及以上的磁力珠,磁力珠會隔著腸管相互吸引,夾住腸壁,人體無法將其排泄,且在強大吸引力的擠壓下,腸壁會慢慢被夾破,最終穿孔。一旦穿孔,腸內容物溢出至腹膜腔,可能會引起腹膜炎和腸梗阻等危險并發癥,伴劇烈腹痛、腹脹等癥狀,嚴重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情況緊急,10月30日一早,醫療團隊為童童進行手術,發現磁力珠已經造成小腸穿孔3處,乙狀結腸穿孔2處。手術取出珠子后,醫生又切除了穿孔小腸、修補乙狀結腸并為小腸造口。按照計劃,根據患兒病情,一期為小腸造口,待病人恢復一段時間后再做二期還納,這樣并不影響孩子正常進食,也更有利于傷口恢復。目前,孩子術后正恢復中。
醫生表示,消化道異物是小兒最常見的兒童意外傷害,近年來,兒童消化道異物種類愈加復雜多樣,出現過電池、磁性異物、水寶寶、玩具等。實際診療中,根據異物大小、種類、數量、化學性質、嵌頓部位及滯留時間不同,處理方式也會不同。
醫生提醒各位家長,一方面,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遠離危險玩具和物品,另一方面,發現孩子誤吞異物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認為過幾天會自行排出,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救治時機。尤其是誤服下列物品應立即就診,包括:磁性異物;電池等具有腐蝕性異物;長度大于2厘米的非磁性異物;長度小于2厘米但頭端較為尖銳的非磁性異物;水寶寶等可膨脹性異物。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