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日從中建安裝一公司獲悉,鄭州新區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已于近日進入設備調試階段。
據了解,該污水處理廠一期項目日處理規模為65萬噸,二期項目日處理規模為35萬噸。作為中原地區首座大型百萬噸級污水處理廠,該廠集污水處理、污泥處理為一體,整體日處理規模達100萬噸。目前,其二期項目已全面進入設備調試階段。
據介紹,中建安裝一公司承擔該廠一期和二期工藝設備安裝建設任務。為在規模和質量上實現雙翼齊飛,該項目建設團隊從精細處著手,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精心“繡”出污水治理的設備安裝答卷。
初沉池是生活污水“凈化變身”的第一步,污水中沉淀下的淤泥將通過鏈板式刮泥機刮入泥坑,實現泥水分離。項目團隊分析施工難點,找準“落針點”。據介紹,初沉池池寬8米,刮泥板寬7.97米,刮泥板與每側池壁的距離僅有1.5厘米,如何才能既保證刮泥板與池底嚴絲合縫,又避免劃泥板在作業時與兩側池壁碰撞摩擦?鏈板式刮泥機的安裝成為初沉池內施工作業的難點。該項目團隊通過三維動畫建模預演安裝過程,利用多類工具、多種手段對單臺劃泥機的28個點位進行測量,周遍包涵,巨細不遺,最終形成500余項點位數據。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結合池體環境,優化組件安裝順序,對主軸、導向鏈輪提前進行分部組裝,運至池內進行模塊化安裝,工效提升20%。與此同時,通過增裝加強筋與防脫鏈裝置,進一步強化刮泥機整體穩定性,確保四個初沉池中的16臺刮泥機安裝準確就位、一次成優。
污水在生物反應池進行微生物分解反應后,通過排氣管道所排出的氣體。然而,排氣管道因焊接而產生的焊渣易堵塞曝氣孔,因此需在投用前對管道進行吹掃。面對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等困難,該項目團隊精準施策,優化方案,創新采用“量化爆破吹掃法”,提前對不同規格的管道進行編碼分組,將相同規格的管道量化為同一吹掃參數。日前,隨著兩臺75千瓦空壓機壓力表的壓力達到1MP,空氣管道末端的牛皮紙成功爆破,焊渣順利排出。首個吹掃結果為后續爆破提供了參數支撐,從而實現吹掃動作“復制、粘貼”,整體吹掃時間縮短至 48 小時,人力成本及工期均節約30%左右。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 通訊員 閆昱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