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人:熊偉,鄭州中學高三數學備課組長,中學高級教師
2021年高考數學試題評析(全國乙卷)2021年由于將原有的全國Ⅰ、Ⅱ卷合并,統稱全國乙卷,適用于全國12個省份及自治區。對于一直使用全國Ⅰ卷的河南考生而言,普遍感到試題的難度較2020稍有下降。
試題命制上突出了數學本質,重視理性思維,堅持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的命題原則;堅持聚焦核心素養,突出關鍵能力考查,體現了高考數學的科學選拔功能和育人導向作用;題目設計上也穩中求新,全面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
一、重點考查的內容穩定,主觀題布局與難度上繼續保持動態設計。
從試題總體上看,知識面覆蓋全面,重點突出。三角函數,數列與不等式,立體幾何,概率統計,解析幾何,函數與導數六大板塊依舊是考查的重點,體現了重點知識重點考查的原則。在布局上依然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但為了不給應試教育可乘之機,主觀題近幾年一直保持動態布局。今年全國乙卷將概率統計題放到了17題位置,這是許多人未曾想到的。解析幾何題目放在了21題這個壓軸題位置,函數導數則提到了20題,打破了壓軸題非導數不可的觀念。
這也給我們高考備考再次做了提醒,要認認真真的抓住數學本質,提升核心素養,靠以往機械刷題的訓練方式取得高分已越來越難了。
二、關注社會發展與文化傳承,利用學科特色,彰顯教育功能。
首先,關注社會與經濟發展。乙卷理科第6題以北京冬奧會志愿者的培訓為試題背景,考查邏輯推理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發揮積極的作用。高考乙卷文、理科第17題,以芯片生產中的刻蝕速率為原型,設計了概率統計的應用問題,試題要求考生根據新舊兩臺設備各生產10件產品得到的某項指標數據,判斷新設備生產產品的該項指標的均值較舊設備是否有顯著提高。試題考查了考生對于平均數、方差等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通過關注“芯片”這一重大熱點問題,引導考生關心中國制造,關注科技發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其次,關注優秀傳統文化。
理科第9題以魏晉時期我國數學家劉徽在其研究測量的著作《海島算經》中的測量方法為背景,要求考生根據測量過程中的相關條件,推斷海島高度的計算方法。試題考查考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考生感受數學家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感悟我國古代數學家的聰明才智,潛移默化的加強理想信念與愛國情懷。
第三,加大開放題的創新,考查關鍵能力。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在2020年新高考卷中,出現了“結構不良問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今年繼續加大開放題的創新力度。2021年高考乙卷文、理科第16題,試題沒有給出一個“幾何體”的空間圖形,只給出這個“幾何體”的正視圖,要求考生在所給的四個圖中選出兩個分別作為側視圖和俯視圖,與正視圖組成這個“幾何體”的三視圖。試題具有開放性。考生可以先從側視圖入手,借助于線面空間關系,確定相應的俯視圖;也可以先從俯視圖入手,然后選定相應的側視圖。考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充分發揮了數學科高考的選拔功能。
總之,2021年數學試題很好地落實了“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試題突出數學學科特色,關注數學文化育人功能,重視數學本質,對繼續深化中學數學課程改革發揮了積極的導向作用。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勤 王紅 張競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