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一前一后顫巍巍地走上二樓,小心翼翼地遞上一個黃色信封,“法官,這5000塊錢是我兒子欠的,我們湊齊了,請您清點一下。這應該是我們最后一個案子了吧?債還掉了,我和老伴心里的石頭也落地了!”
說話的老人叫劉冰潔,82歲,旁邊是她的老伴張棟梁,86歲。他們來這里是為病故的兒子張兵還債。為了這一天,他們等待了太久,在最痛苦、最無助時,“還債”成了老兩口心心念念的動力。
“兒子雖然沒了,但只要我們還有一口氣,這些債就不會爛!”賣掉唯一住房、堅持來料加工、耗盡退休工資,從2009年至2019年,老兩口日夜辛勞、節衣縮食,用10年時間償還了兒子生前留下的百萬元債務,令人動容。
老人來到法院歸還最后一筆債務
——禍不單行——
一場綿綿的秋雨過后,天空放晴,城市也像被洗過一樣干干凈凈。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興華苑小區,劉冰潔和老伴坐在門口的長凳上悠閑地曬暖。她說,“前段把債還了之后,比以前真是好多了啊,總算能松口氣了,歇一歇了。”
82歲的劉冰潔和老伴張棟梁原本有個和睦幸福的家庭。10多年前,他們和其他的退休職工沒有多大的區別——夫妻相濡以沫,互敬互愛,兒女也孝順,生活上也很滿足,無憂無慮地安享著快樂的晚年。
可天有不測風云。10年前,老兩口的兒子張兵不幸被查出患了尿毒癥,那一年,張兵才38歲。為了治病,家里除了房子,所有值點錢的東西都變賣了。
就這遠遠不夠。為了滿足治療尿毒癥所需的費用,張兵四處借錢,想用投資生意的方式賺取滿足醫療費用的龐大支出,“換個腎需要幾十萬,如果賺到錢,說不定就能保住命。”
然而,遺憾的是,好運并沒有眷顧張兵。他和朋友合伙的幾樁生意均因經營不善血本無歸,最后的希望也破滅了。2012年,病入膏肓的張兵撒手人寰,他的離開不但給家庭帶來了無盡的傷痛,也給他們留下了一大筆沉重的債務。
老人來到法院歸還最后一筆債務
兒子的突然離去,家里的頂梁柱倒下了,是一個重創,讓這個家變得支離破碎,而白發人送黑發人已讓老人痛心不已。
張家剛辦完喪事的第二天,就有人上了門。原來,張兵生前治病、做生意,欠下了100多萬的債務。“這個也來要債,那個也來要錢,都拿出了借條,有的還許諾給人家利息,其中一些債主在張兵在世前就到法院提起了訴訟。”
最初的幾天,和老伴不知道怎么撐過來的,要債的人踏破了門檻。半夜,老兩口抹著眼淚,一點點梳理欠下的債,都一筆一筆記在了本子上。
接連的家庭變故和高額的債務負擔,壓得張兵妻子喘不過氣來,很長時間里都是郁郁寡歡,狀態每況愈下,還曾多次試圖輕生,真是禍不單行。
老人來到法院歸還最后一筆債務
——含淚賣房——
“我給他們說,只要我和老伴還有一口氣,這債都不會爛了。更何況我們還在,還錢只是早晚的事。”面對家里的困難,年邁的老兩口咬咬牙站了出來,承諾“人死債不消”,并表示他們在今后一定會努力將債務一一償清。
“沒有欠條,別人說兒子欠錢了,而且有親朋好友作證,我們也都認了。”老兩口說,“能借給兒子錢的人,都是關系非常不錯,而且信得過的人,比如親戚、同事、同學、鄰居或朋友,人家那是幫我們,怎么能坑他們。誰的錢都是流汗賺來的,都不容易。”老兩口時常對兒媳和孫女說,借錢給他們的人是恩人,“我們沒有報完,等孩子長大了,一定要去報恩,不能讓人家寒了心。”
年幼的孫女在上學,需要照顧,兒媳婦在房產中介打工,一個月也就3000塊錢左右,勉強維持家中生活,怎么辦?70多歲的劉冰潔和老伴發愁了,茶飯不思,百萬債務像一塊壓在他們心里的“巨石”,使她時常感覺壓力很大。
還沒來得及從失子之慟中走出來,他們就開始了替子還債的道路。
苦撐了一段時間,還了幾萬塊錢之后,他們覺得這樣做不是辦法,無異于杯水車薪,怎么辦?他們就把目光盯上了所住的房子上,這是最值錢的東西。
“說實話,我和老伴在那套房子里住了幾十年,有感情了,舍不得啊,可也沒法子!我們兩手空空,啥家底也沒了,咋給人家交代?”劉冰潔說,無奈之下,他們就和親人商量卻遭來一片反對聲,“房子賣了,你老兩口住哪?”
然而,老兩口已經決定了。臨賣前夕,看著熟悉的廚房、客廳、臥室及里面的物品,劉冰潔是一聲接一聲地嘆氣,他的老伴也是在屋子里走來走去,一言不發,當把東西裝好,交鑰匙出門時,老兩口轉過身,淚眼蒙眬。
“唯一的一套住房賣掉了,賣掉了。”劉冰潔說,他們用賣房子的錢,償還了一筆債務。其后,孝順的女兒考慮到父母的難處,也賣掉了一套房子,兩套房子的房款加起來,數目可觀,這樣才把欠下的大額的債務給落了地。?
2013年春的一天,一位債務人接到劉冰潔的電話,“她讓我過去拿錢,我有點不敢相信,我借給她兒子的十幾萬塊錢,一下子給清了。”債主說,從來沒想過錢會這么快要回來,后來才知道他們是把房子賣掉了,讓他很是感慨。
——節衣縮食——
“我和老伴的退休金加起來也就七千多元,除了還債,還要繼續生活,各項開支也不小。”劉冰潔說,10年時間里,為了早日還完兒子欠下的每一筆債務,他們想了很多辦法,可是,身體條件畢竟不饒人,該怎樣掙錢?
“別看我們老了,輕一點的活兒還是可以干的。”張棟梁去附近的一個小廠子打工,咬咬牙也就堅持過來了。劉冰潔也會種點菜,有了點微薄的收入。其后,過了80歲后,他們就做一些簡單的活兒,比如來料加工。
老兩口總是起早貪黑,連節假日也不例外。他們的雙手常年處于使勁、緊繃的狀態,一些手指已經變形。一天能掙四五十塊錢,一個月就是一兩千元收入。“欠的債多,就像墻上破了一個大窟窿,需要一點一點地補上。”
“好多年了,我和老伴別說吃補品了,肉也舍不得買。”為了省錢,老兩口七八年來幾乎沒買過一次肉,好心人送的一缸咸菜能吃好多天,也沒有為自己添過一件新衣服,總是省吃儉用,一分一毛節省下來只為能減少一筆債務。
因為家里困難,老兩口穿的衣服很多都是社區捐贈的二手服裝。“只要活著,再苦再累,我們也心甘情愿。”劉冰潔說,有一年春節,還過債后,家里沒有一分錢過年,“人家開開心心地過年,我和老伴卻在干活兒賺錢,心里有點酸酸的。”說到這里,劉冰潔忍不住老淚縱橫。
“我們已經還清了大部分債務,剩下的不多了,原本計劃今年還不完明年還,明年還不完后年還,就是到了90歲、100歲也要把錢還上。”老人堅定地說,做人要講信用,別人借他兒子的錢也是辛苦賺來的,不能少人家半分錢。
“2009年,張兵同事把他告了,讓歸還借出的三萬塊錢,這是2009年起訴的。10年里,老兩口陸續還了兩萬五,前幾天,他們又拿來5000塊錢,這次是最后一筆的履行義務。”衢州市柯城區人民法院執行干警盧駿說,案子都已結清了。
衢州市柯城區人民法院執行干警盧駿提起老人贊不絕口
——彌足珍貴——
“年輕的時候也沒出過這么大力,現在老了得拼老命掙錢。”劉冰潔微笑著說,“只要我活一天,就把債還下去!賬都還上了,死了也就不落罵名了。”
張兵在借錢時,曾經許諾給對方利息,但還債那一天卻沒有人再提起。很多人都說,倘若家庭沒有發生變故,老兩口早就過上了頤養天年的生活;倘若老兩口沒有認領這百萬元債務,老兩口也不會如此拮據。
“張兵走后他們家不容易,還提什么利息,根本沒有考慮。”一些債主說,而一些債主主動表示說可以不用還了,但兩位老人在感動之余還是堅持繼續償還。“有些錢也不太多,過了七八年了,我們都忘記了,老人還堅持要還上。相比當前很多欠款不還、欠錢跑路的人,他們一諾千金的舉動令我們非常敬佩。”
“這條還債的路很辛苦,但每次還清后帶來內心的舒坦,還是值得的。”劉冰潔說,感謝這些債主,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還錢。“這些年來,債主也沒有催過我們,一些債主不僅從沒向我們提過要錢的事,反而看到我們家的困難,過年過節還給家里送米、送油,噓寒問暖。人家的好,我們永遠不會忘”。
老兩口現在住的房子是租的,40平方米的屋子擠滿了兩張小床,沒有空調,沒有一點現代化的電器,唯一的電視還是雜牌廠家的。
“劉冰潔老人是一名老黨員,做人一向光明磊落,信守承諾。”柯城區蓮花街道興華社區主任程滿珍說,很多人都被老人的事跡深深感動著,“他們無愧于‘信義夫妻’二字,傳遞了信義之舉,也溫暖了社會,精神彌足珍貴”。
在興華社區,大家看到“信義夫妻”的事跡也很感動
“在我的執行工作生涯中,父母替孩子還錢的也有,但像劉冰潔夫婦這樣如此年邁的老人替已經病逝的孩子還錢的,很罕見!且債權人也沒說要他們一定還錢,是他們主動來償還的,值得稱道!”柯城區人民法院執行干警盧駿說。
劉冰潔老人說,“以前最難的時候都過來了,現在生活逐漸好起來,我們也只剩幾萬塊欠親戚的錢了,等還完心里就踏實了。”這條“替子還債”的路雖然已經走了十年,但兩位老人表示還將堅持走下去,“掙一分就還一分”。
鄭報全媒體記者石闖 發自浙江衢州
(應受訪者要求 劉冰潔、張棟梁及張兵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