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毽球是由侗族、苗族、水族等同胞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手毽演變而來的。
手毽的產生緣于播種水稻時,扔接稻秧的一系列動作。
毽球集羽毛球的場地、排球的規則、足球的技術為一體,是一種隔網相爭的體育項目。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毽球比賽
比賽時,雙方各派三名選手出場。其技法以踢、觸為主,可用頭、腳及身體去接球,但不能用手臂去觸球。
比賽采用三局兩勝制,得分方必須是發球方(第三局采取每球得分制),以先得15分者為勝一局。
在1995年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毽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場地
比賽場地長11.88米,寬6.1米,中間以球網相隔。界限有邊線、端線、中線、限制線和發球區線。發球區線向后無限延長的區域叫發球區。
●器材
球網:球網為深綠色,長7米,寬76厘米,掛在中線的垂直上空。
毽球:毽球由毽毛、毽墊等構成。毽毛為四支白色或彩色鵝羽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內,毽球的高度為13~15厘米。毽球的重量為13~15克。
比賽時間:9月9日~9月15日
比賽地點: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文體會堂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