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墨許山河”曾來德書畫藝術作品展在河南省美術館亮相,共展出曾來德近10年創作的精品力作160余幅,連日來,該展覽吸引了眾多書畫藝術愛好者前來觀看。今天下午,展覽開幕式后舉辦了學術座談會,來自省內外的書畫名家會聚一堂,就書畫藝術展開深入交流。記者于開幕式前采訪了曾來德。
“來德皴”上演“墨”的藝術盛宴
一直呼喚中國墨精神復歸的曾來德,顯然在山水畫方面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他把中國的詩書畫印的觀念進行了融合,并作為一種特有的中國文化,在他的山水畫中進行綜合體現,創造出了一種曾來德的符號語言和圖式,為此還有人把他的這種畫法稱為“來德皴”。
從傳統中汲取菁華,以書法入畫,又以畫意入書,在大黑大白的起伏中創造了宏闊新異的境界——業內專家評價稱,西北的生活環境和與生俱來的悟性,使得曾來德勇敢從古法中走出,大膽消解漢字的固定結構,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雙重變奏——傳統書法”、“時空裂變——現代書法”、“五色之象——繪畫”、“墨境抉微——小楷”……記者在展廳看到,驚世駭俗的用筆、用墨,突破常規的構圖,形成的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審美張力,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
難怪著名書畫藝術家程大利這樣評價道,不論書法還是繪畫,來德在筆墨上表現出一種陽剛氣度、大書大寫的民族精神。他天生是個不守規矩的人,具備著一個藝術家最可貴的探索品質。在形式上,他“不依成法”而與古人“朱藍共妍”;在風格上,他“自我作古”而與前賢“了不相似”, 突破傳統審美定勢,創造出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
對話可敬之人,求索終極效果
曾來德長期從事書法實踐,其書風縱橫排闔,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享有盛名,特別是他在現代書法上的探索,引領時代的潮流。后來他以書法入畫法,從獨特的角度進入山水畫領域,創造了宏闊新異的境界,曾出版的《墨許山河》則是其藝術理論的詮釋和作品的一次集結。
而此次“墨許山河”曾來德書畫藝術作品展也已經走過了半個中國。對曾來德個人來說,這次巡展更是完成了一件任務, 一個心愿。“80年代進行過一次全國巡回展,90年代進行了100所大學的巡展,這是第三次,是新時代的巡展,藝術必須是勇往直前的。”
“這是一個技術化的時代 ,是個容易急功近利的時代,但藝術家不能過度消費自己。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確定方向,排除干擾;明確自己想要多少,量化目標,事半功倍;然后就是,終其一生的堅守,做一個非常徹底的追求者。”曾來德說,孤獨的過程是很漫長的,藝術家必須懂得天下所有的世俗,但自己不能世俗,這才有后勁走完這段漫長的旅程。
河南是我們的文化家園,書法為河南爭得尊嚴
曾來德一直在思考中國書法創作的未來走向,其以書入畫、以畫入書、書畫一體的獨特書寫方式,無論書法、焦墨山水還是畫意書法,于“敞開筆墨”中在已知空間中進行未知創造,給當代中國書畫的創作帶來和融進了無限生機。其書法藝術思想、書法教學實踐,確立了當代中國書法教育與創作的一整套學術思想理論體系,而知名于學界。
?“河南地處中原,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家園。河南既是文化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而且也是書法大省。就當代書法來說,河南也是很特別的,上世紀80年代,河南就策劃了國內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國際書法大展,還有‘墨海弄潮’等展覽掀起的‘王鐸書風’熱,具有爆炸性、震撼性、導向性,這種大的格局影響了全中國。”
“河南人普遍愛書法、寫書法,書法在河南這塊土地上獲得了尊嚴,河南也因書法爭得尊嚴。”曾來德感慨說,相比之前,鄭州這座城市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格局很大,正在走向國際化,身處省會鄭州,已然能感受到一種大省氣象。
曾來德
1956年出生于四川省蓬溪縣。1973年入伍, 2004年轉業至文旅部中國國家畫院。曾任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會長。現為中國國家畫院院委、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書法篆刻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館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客座教授,云南大學昌新國際藝術學院書法學科帶頭人,世界華商書畫院院長。系國家一級美術師,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
目前已出版《曾來德書法作品集》、《曾來德現代書法作品集》、《墨許山河—曾來德書法藝術·雙重變奏》、《墨許山河—曾來德書法藝術·山水四季》以及《寫無盡書》、《曾來德談藝錄》、《書法的立場》、《橫豎有理》、《書法之詩·水墨之詩》、《曾來德書畫百論》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