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和人才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最關注的是教育話題。河南是教育大省,卻不是教育強省,如何補齊教育短板?宋純鵬建議,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高校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 宋純鵬
河南高校三不足:資金、人才、創新
統計顯示,中西部地區的18個省份擁有人口7.4億,占全國總人口的53.6%;擁有地方所屬普通高等學校1360所,占全國總數的51.8%。
宋純鵬表示,近年來,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有了長足發展,教育規模迅速擴大,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然而,因為人口多,底子薄,以及政策限制,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水平仍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目前中西部地區高校支撐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對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高層次人才儲備和人才培養能力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如河南高校的院士、國家杰青、長江學者等學術領軍人才的數量還比不上一所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擁有量,嚴重制約了河南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補齊短板:中西部高校可從三方面發力
宋純鵬建議,從三大方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撐區域經濟發展能力。
加大對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適應區域發展的要求,調整中央、國家對地方高校的管理模式,破除政策瓶頸,盡快補齊中西部高等教育短板,推動地方高水平大學的發展。
就河南大學來講,在建設過程當中,首先自身要做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的工作。另外,讓政策很快落地生根,有效地顯示出其支撐作用,也是學校發展過程當中一個很重要的驅動因素。
推動地方高水平大學內涵發展。教育部等有關部委在推進“雙一流”建設、建設一流本科教育、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升級版等重大決策部署過程中,在重點平臺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學位點及博士招生指標分配、生均經費撥付等方面,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學內涵發展。
支持一批中西部高校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建議通過政策調整,引導、支持一批中西部地方高校拓展辦學資源渠道,創新融資模式,緩解辦學資金壓力,改善辦學基礎設施和條件。支持中西部高校探索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機制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辦學自主權。
在河南多布局中央財政支持的高校
宋純鵬說,高等教育在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河南正處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急需一批高水平大學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對有著1億人口的河南來說,中央財政支持的高校數量遠遠不夠,建議在河南布局更多中央財政支持的高校,更好地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鄭州全媒體記者 董艷竹 張競昳/文 馬健 宋曄/圖